融资融券的细则都来不及公布,就抢在国庆长假的最后一天发布,目的是给股市一支强心针。融资融券原本是中性工具,无所谓利空利多,但在目前这个特殊的阶段推出,证监层有关人士表示融资规模大于融券,可以确定,融资融券作为救市工具推出。
固执于书斋之见,认为中国股市不必救、不能救的言谈站不住脚,如果不救股市,中国的实体经济信心愈加低迷,明年将进入严重的通缩期。笔者国庆在浙江对几个中小企业主的采访再次印证了这一点。
从融资融券推出的那一刻起,股市在理论上拥有做空机制,单边做多的市场结束了。这是中国股市的历史时刻。很可惜,融资融券这一工具论意义上的本质变化,却不会给中国股市的性质带来本质变化。救市有术有道,融资融券是术,公平保障所有投资者利益是道。道大于术。
不管是央行票据,还是融资融券,其背后的理论支撑是一致的,即相信改变工具就能改变市场,相信增加流动性就能提升股票的价格。
央行同意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从10月6日起继续接受非金融企业中期票据发行的注册;重点是接受上市公司并优先接受大型权重股上市公司发行中期票据注册报告;上市公司发行中期票据所募集的资金,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用于回购本公司股票。大型权重股上市公司发行中期票据用来回购股票,其实是银行的资金向股市转移,这些公司以往一再显示他们在股市中的融资特长,现在,他们把一只手伸向了银行的口袋。银行自身情况不妙,但银行可以以征收服务费用等办法,把部分成本转嫁到信用卡用户头上去。
我对于融资融券这一工具本身没有异议,相信管理层在目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不妙的情况下,稳定股市的良苦用心,否认股市会出现单边做空的怪相。任何市场,不可能存在没有接盘者的单边做空。
但无论融资还是融券,前提是尊重事实,并建立在公平市场规则之上,否则,无数的投机者将成为大资金的牺牲品。如果以资金规模等条件作为融资融券试点券商的选择权,中信证券等创新类券商一定会拔得头筹,强的越强、弱的越弱,成为中国股市的正常现象。但我们无法忘记,中信证券在认沽权证的表现并不那么光彩,如果这些券商一旦发挥投机色彩,与大资金联手,请问有关部门又有什么办法进行有效制约?我们同样无法忘记,创新类券商事实上是行政重组的结果,而主要不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我之所以赞成强制性现金分红与再融资相结合,主张将大小非解禁与救市挂钩,是因为深信目前中国的市场信用不足以支撑庞大的信用经济、虚拟经济。而强制性现金分红、大小非解禁进行大宗股权的专项交易,则可以逼迫上市公司讲求信用,以对投资者的长期回报,来决定这是不是一家具有长期成长性的、长期信用的优质公司。笔者在京参加某次讨论时,有专家也指出,债权交易应先于股权交易,目前的补救办法是将股权交易与强制性的信用评审体制结合起来,而资本金的多少不是信用的根本。否则,雷曼兄弟就不会倒闭了。
美国的次贷危机,并不是金融衍生品的过错,而是金融链条上的市场主体贪婪、失信之过。当然,政府可以注入流动性——美国预备以7000亿美元挽救市场,这是亡羊补牢。如果当初美国证交会与美联储不是采取放任自流的政策,不是对明显的做假行为视而不见,不是看着23倍以上资金杠杆无动于衷,今天又何须拿着美国全体纳税人的钱冒险?又何必逼着其他国家购买信用可疑的美国国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