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5年6月30日开始,欧盟对中国劳保鞋和部分皮鞋实施反倾销立案调查,中国制鞋企业就陷入了不安之中。因为此次调查涉及中国1200余家制鞋企业,其中涉案金额劳保鞋约为5255万美元,皮鞋约为7.3亿美元,是近10年欧盟对华反倾销史上涉案金额最大的一宗案例。
几个月来,相关机构和企业一直在商讨对策。中国轻工工艺品进出口商会鞋分会秘书长王颖向记者表示,经过多次磋商,商会组织了几家大型鞋企,一同前往欧盟在听证会上就反倾销问题和行业无损害进行抗辩。不过她表示,中国企业要做被征收反倾销税这一"最坏结果"的准备。
中国皮革协会制鞋办公室主任卫亚菲12月20日接受记者采访时,对于应诉前景也表示"不太乐观"。根据欧盟的调查,中国首批接受调查的13家企业全部没有获得"市场经济地位",因此不能享受低税政策。尽管欧盟内部意见也不统一,荷兰、瑞典、丹麦已经明确表示反对对中国鞋征收反倾销税,但是就目前来看很难阻止征收反倾销税。
据悉,河南制鞋企业为了避免更大的损失,已经主动减少了出口量,但这显然还不够。按照欧盟反倾销法律规定,立案后最迟不超过9个月就要进行初裁,因此正常初裁时间大概在2006年4月左右。
如果出现最坏的情况,即欧盟对中国开征鞋类反倾销税,那么中国制鞋企业应该如何应对?卫亚菲说,破解这种不利局面,目前比较适合的方法有以下五种: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因为目前欧盟对于中国鞋类反倾销调查主要集中在科技含量不高的劳保鞋以及价格低廉的皮鞋方面,如果经过技术升级生产高档次的皮鞋,对于出口欧洲还是很有帮助的。
其次,如果出口欧洲受阻,那么可以考虑出口到别的国家,例如东南亚地区。但是建议最好不要向美国大量出货,因为中国鞋类出口有40%都销往美国,也容易引发又一轮的反倾销调查。
第三,具备一定的技术和生产能力却没有获得欧盟低税政策的企业,可以考虑与获得低税政策的企业合作,为他们进行加工。这样,这些企业在不需要进行生产线调整和重新寻找出口国家的情况下继续生产,对企业整体影响比较小,不过利润率可能会降低。
第四,中小企业如果产品不能顺利出口,那么国内也有一个很好的市场。在中国,尽管大城市鞋类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中小企业很难分到一杯羹,但二、三级城市和农村还是一个十分可观的、有待开发的市场。
第五,我国制鞋企业在欧洲出口劳保鞋和皮鞋受阻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出口其他面料的鞋,比如旅游鞋等。
一些专家认为,这次欧盟对中国的反倾销调查,其实也不全是坏事。中国现在的制鞋产业已经到了需要结构调整的地步了,单纯的劳动密集型加工业在将来是没有什么竞争力的。必须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科技含量,这次的反倾销调查也许是一个契机。企业要想提高自己的产品销量,还有很多潜力可挖。
目前,中国制鞋业还是以低水平的劳动密集型加工为主,科技含量和设计水平与世界水平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中国企业往往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将欧美最新流行的产品仿制出来,甚至可以做到以假乱真的地步,但在设计上却处在十分落后的地位。菲律宾、日本、韩国每年从中国进口大量的鞋产品,但是中国企业的利润却很低,原因就是外形设计上不去。同样出口一双鞋,欧美产品赚到的利润往往是中国产品的几倍,甚至几十倍。(白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