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7月,睢宁县房地产开发总公司地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地源公司”)在规划、施工手续齐全的情况下,在并排居住的周继伦等五人住宅(分别三上三下二层楼房)前面建东西走向相距5.04米设计为六层的两栋商住楼。施工中,周继伦等五人以商住楼建成后会给自己的采光造成影响为由,多次找房地产开发公司交涉。同年8月12日,双方签订一份协议约定:地源公司(甲方)建四层商住楼与周继伦等五人(乙方)居住楼之间日照间距系数,按睢宁县城市建设规划技术管理规定不得小于1:1.3(以不遮挡阳光为准),如有违反,违约方必须支付对方25-30万元违约金;如超过四层,每超一层付违约金10万元,保温层不作楼层,但需往前上一米。
周继伦等五人不服,向徐州中院提出上诉。徐州中院于2004年5月17日作出(2004)徐民一终字第782号民事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案件受理费7010元由上诉人承担。
周继伦等五人不服,向徐州中院申请再审。徐州中院于2004年11月2日作出(2004)徐民一审监字第315号驳回申请再审通知书。周继伦等5人向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于2007年8月13日下发(2006)苏民监字第103号函,要求徐州中院再次复查。
目前,我国对采光权受侵害尚无明确规定的情况下,做好当事人的调解工作是解决本案的最好途径。因此,承办人在复查过程中,考虑到本案的实际情况,评估报告的有效期,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情况的变化,该房地产采光权受影响造成损失的价值应做相应调整甚至重估。那么,在目前国内尚没有采光损失的法定鉴定部门,亦没有遮光受损的补偿标准的情况下,采光损失应当如何确定成了本案判决的关键问题。为妥善解决这一法律上的难题,平息双方之间的矛盾,承办法官多次奔走于双方当事人之间,从法理到情理,做当事人思想工作,经过半个多月的努力,换得了当事人的信任与配合,双方当事人在互谅互让的基础上,最终使达成调解协议,由地源公司赔偿5再审申请人共计132304元,其中,一审案件受理费用7010元按一审判决分担,二审案件受理费用7010元由地源公司承担。解决了双方争执7年的纠纷,做到了案结事了。
该案的圆满解决对类似案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阳光的价值如何确定,最好是通过当事人的协商来达成共识,这是比任何鉴定机构的评估结论更令当事人信服的。但是问题并没有结束,因为并非每一个案件都能以调解解决,在当事人双方争议调解不成时,如何才能更好地保护“采光权”。
通过本案值得思考的问题是,在目前采光权损害无法定赔偿标准的情况下,如何确定被侵害人受损失的程度及赔偿数额。本案的背后,反映的不仅是相邻各方权利保护问题,还反映了新形势下完善社会利益协调和社会纠纷处理机制,完善法律法规的问题。“采光权”纠纷难以解决的原因是多样的:首先,法律对采光权的规范具有原则性。我国《民法通则》第八十三条规定:不动产的相邻各方,应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确处理截水、排水、通行、通风、采光等方面的相邻关系。给相邻方造成妨碍或损失的,应当停止侵害,排除妨碍,赔偿损失。《物权法》第八十九条规定:建造建筑物,不得违反国家有关工程建设标准,妨碍相邻建筑物的通风、采光和日照。另外,国务院《城镇个人建造住宅管理办法》第六条以及《建设部提高住宅设计质量和加强住宅设计管理的若干意见》第七条,规定住宅设计应重视室内外环境,满足住宅对采光、日照、隔声等方面的要求,提高居住的舒适度。可见,这些规定都是原则性的,在具体衡量采光权损失方面难以起到量化的作用。其次,法律法规对采光权侵害的赔偿规定不够细化,是由于采光权侵害本身是难以具体化的。如住宅楼被遮挡阳光,究竟对住户身体产生多大的影响,谁也说不准,而且各家人口不同,年龄不等,怎么赔偿因缺少阳光的身体损害。另外,房价的不确定、日照时间的难以细化以及不同人对阳光通风的不同认识等,甚至同一城市,不同地段,地理条件就相差很多,不可能以一个固定标准来计算。再次,正是由于对采光权的模糊界定,某些开发商为了在有限空间里获得更大利润,明知会侵害相邻他人的合法权益,依然软磨硬抗,强行施工。一旦楼宇建成,即使在诉讼中败诉,其所得利润也会远远超出赔偿付出的金额。另外,某些规划部门规划审批不严,忽视居民“采光权”;或者对违章建筑制止不力,错过了纠正违章建筑的时机,也造成采光权纠纷的不断发生。
那么,居民的“采光权”究竟如何保护,应该看到,采光权的维护是一个综合的社会问题,仅靠某一部门或某一人是难以完成的,需要社会多方主体的共同参与。目前房地产建设与交易市场主要由行政机构进行管理,因此,有关部门应当进一步加强对建筑市场的统一管理,建立严格的建设项目监管机制,做好跟踪检查工作。对于开发商来说,应当保有最根本的诚信与社会责任,依据法律规定和合同约定,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确处理采光问题。对于相邻方来说,应积极维护自己权益,应当把维权重点放在事前预防上,一旦出现采光权被侵害的苗头和趋势时,市民可查看开发商的规划设计是否经过规划部门严格审批,如果开发商不具有相关审批手续时,应及时向规划部门反映,或者提前通过诉讼等渠道来解决。如果事后起诉,即使法院判令侵权者停止侵权,在实践中也往往会因各种情况难以执行。最后,关于采光权侵权的补偿标准问题。虽然有的地方法规对采光权被侵害规定应给予补偿,但标准普遍过低,计算方式也不够科学。如何计算采光权侵害,是一个需要在实践中继续摸索探讨的问题,也需要通过立法进一步规范。
引用法条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七十九条
[7]《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八十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