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过后,以往需要“加价”购买的日系车,如丰田的两款SUV车型:RAV-4和汉兰达,不但“加价”被自然取消,而且让利幅度也在不断加大。人们进而发现,不光是SUV,也不光是丰田车,其他如本田、日产、马自达等日系车的降价速度和幅度就像坐上“过山车”。
只要登陆一家汽车网站,日系车“优惠”的信息处处可见,且优惠幅度少则万元,多则几万元,远远高于德系车等主要竞争对手。让我们来看以下一组最近的日系车“优惠”信息:
北京 丰田新威驰最高优惠1.3万2010年06月23日09:51腾讯汽车;
北京 卡罗拉4S最高优惠1.7万元2010年06月22日10:33腾讯汽车;
北京 新凯美瑞2.4L豪华优惠3万2010年06月18日10:12腾讯汽车;
上海 天籁公爵2.5最高降1.9万2010年06月26日08:24腾讯汽车;
深圳 思铂睿全系累计优惠超3万2010年06月24日10:14腾讯汽车……
在国内汽车市场上,日系车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在中高级车(B级)市场具有统治性地位,雅阁、凯美瑞、天籁、锐志、马自达6等都曾有骄人的销售数字;在中级车(A级)市场也具有难以替代的地位,卡罗拉、思域、马自达3和花冠等都在各自细分市场保持领先。
但是,仿佛在一夜之间,日系车的实际销售价一降再降,领跌整个乘用车市场,到底为什么?
首先,日系车领跌市场的最大原因,还是受到“丰田召回风波”的影响。
从2009年4季度开始,国内国外,丰田召回的消息几乎从未间断,真的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丰田以外,其他日系车都不甘落后,无论合资的,还是进口的;无论普通品牌,还是高端车型,大家前赴后继地“召回、召回、再召回”!尽管德系车、美系车、韩系车也不乏“召回”,但日系车还是最突出的。中国汽车市场并不成熟,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也许更不成熟。厂家常常会自以为“召回”是对消费者负责,亡羊补牢,犹未为晚;但消费者认为是你的产品先天不足,你的造车态度是不负责任的,而“召回”纯属企业出于无奈。因此,即使再有耐心的消费者,也会渐渐对日系车失去耐心——谁愿意买辆车子,时不时总陪着你玩儿“召回”啊?
其次,围绕日系车各种各样的消息、传闻,甚至一些交通事故,以及由此引发的讨论、争论,也为日系车的市场销售带来负面影响。
比如,远在大洋彼岸的一场听证会就可能会引出:哪些车型没有安装“刹车优先系统”?一个交通事故也会爆出:哪些车型没有安装保险杠钢梁?还有日系独资或合资企业率先出现的“停工”、罢工,同样会引发日系车企业对员工、对社会是否负责?是不是血汗工厂……这都难免让很多消费者产生一连串的疑问:为什么“出事”的总是你?我该不该买这样的车?选择这样的车有没有安全保障?一个不能善待自己员工的企业,能够善待我们这些同为弱势群体的消费者吗?买了这样的车,我会不会后悔?
第三,偿还历史欠账,日系车不得不接受来自消费者的报复性“回馈”,正所谓,出来混的,总要还的!
消费者或明或暗地与厂家的一些历史积怨,一些不尽如意,如对日系车高价格策略的不满,对某些品牌敷衍塞责的愤怒,也可能会在此刻爆发。再比如,以往新车“加价”多少,现在恐怕要更多地返还给新的消费者。一直以来,日系车是“加价”的代表,特别是本田车。当消费者需要一款车时,不得不忍气吞声,“不敢怒亦不敢言”不说,还得付出更多的金钱。现在,面对琳琅满目的各种车型,消费者为什么还要选择你?更甭谈什么品牌忠诚度了!否则企业可以扪心自问,我何时真正忠诚过消费者?难道“加价”销售能给消费者带来喜悦?或者说“加价”销售是忠诚消费者的表现?
最后还有一种“随大流”的从众心理,也含有一种“买涨不买落”心理。
中国汽车市场还处在启蒙阶段,真正自己有主见的消费者毕竟还是少数。过去,看别人买丰田、本田也许还算有面子,毕竟一些公务用车也用的是它们,其他消费者可能就跟从了。潜台词也许是:尽管自己不懂什么车好,但“大致不会买错”。
然而,当所有媒体都在报道丰田召回事件,当街头巷尾也在质疑日系企业诚信,当汽车市场出现变化:日系车价格大幅度降价,多数消费者会认为:“一分钱,一分货”,甚至是“便宜没好货”!今天可以“优惠”1万元,明天会不会“优惠”两万元?同时,还难免会打一个大大的问号:现在,我为什么要买日系车?给一个理由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