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以来,虎照事件一直处于舆论的高度关注之下,有关的诘问和反思性文章可谓汗牛充栋。也正是因为舆论的穷追不舍,有关政府部门才从最初的自我辩解转向探求真相,最终以司法介入和行政监察的方式揭开了面纱,做出了适当的结论。这个结果基本揭开了蒙在虎照事件上的层层迷雾,但通往这个结果的过程却漫长艰难,弥漫着晦暗不明的戏剧性。
应该说,揭开华南虎照的真相从来就不是困难的事。对于中国社会来说,运用行政和司法资源去探明一张照片的真伪,或者让一个涉嫌造假的农民说实话,只能算是小菜一碟,根本用不了半年多的时间。之所以拖了那么久,个中原因并不难想象,至少,从千人反思大会的瞌睡景观中,人们就可以找到近似的答案。
参加反思大会的一些干部对记者说,“以前也听说过华南虎事件,只是觉得那是一个闹剧,没想到事件居然上升到如此高度,政府的重视让他们惊讶。”这样一番话,其实也说出了那些打瞌睡干部的心态。假如不是把虎照真伪看成与己无关的小事,假如不是把作风整顿看成没必要的大动干戈,也就不会出现“大批干部睡觉”的会场景象了。
把伪造华南虎照看成玩笑,这种认知在当地的干部中有着一定的代表性。就在虎照真伪处于扑朔迷离状态的时候,就有当地官员对媒体说,事情是明摆着的,大家都心知肚明,其实根本用不着那么较真。还有官员通过私下渠道告诉记者,如果不是舆论的炒作,华南虎照片根本算不上什么事,抹抹也就过去了。
不难看出,当地部分官员对虎照事件的认知与社会共识之间,存在着一道醒目的鸿沟。公众以为,华南虎照事件并不是由一个当地农民一手炮制的个人骗局,而是由地方政府参与或共谋而造成的诚信危机,涉及政府信用和社会资源的分配。部分政府官员则认为,华南虎照真伪只是一个技术性的、非原则性的问题,是对于野生华南虎仍然存世这个事实的一种想象或“修辞”,完全没必要上纲上线。在这两种不同认知的推动下,也就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公众社会对真相孜孜以求,有关方面则对寻求真相缺乏动力,恐怕还巴不得人们早一点忘记还有华南虎和周正龙这档子事情。这才是虎照真相拖8个月才大白于天下的症结所在。
值得庆幸的是,陕西省政府及时认识到虎照事件对政府声誉带来的负面影响,终于启动了行政和司法程序,并给了公众一个负责任的交代。这是政府倾听民意的表现,也是政府认知向社会共识靠拢的表现。至于陕西省政府把虎照事件与机关干部作风联系起来,其反思深度更是超出了人们的预料,所表现出来的洞察与警醒颇值得赞扬。
只是,从反思大会打瞌睡的现象也能看出,并不是所有的干部都认同陕西省政府的反思,更没有对虎照真伪对于政府信誉的影响予以足够重视,而是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这恰好反证出,在陕西省开展干部作风整顿的重要性。倘若这些瞌睡干部对公众所关注的事情漠不关心,对上级的痛心疾首只是略感惊讶,人们就有理由怀疑,他们会不会在别的领域制造出新的“周老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