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法律专家向《经理人》分析指出,其实,在打火机行业,欧美与中国的对抗已经有10多年了。由于对当地法律不了解,前几次调查采取了回避态度。早在1994年,美国就通过了针对中国打火机行业的非关税贸易壁垒——CR法规,把中国的产品全部打死在美国市场之外。温州打火机在美国被堵死了,吃尽了苦头,欧洲还能丢吗?几乎是在背水一战的情况下,不得不面对欧盟的起诉。
“了解反倾销调查以后,其实没有什么可害怕的。它无非就是一个法律问题,就是打官司,遭到调查时请律师就是了。”自嘲“久病成良医”黄发静在向《经理人》杂志谈反倾销调查时,已是心中有数,不再像很多企业那样谈虎色变了。
U行业的一些公司在几年前被欧盟委员会(简称“欧委会”)发起的反倾销调查中,由于采取消极回避调查的态度,最终被课以高达30%~80%的高关税。该行业的TOD公司(化名)于是与欧盟玩起了猫捉老鼠的游戏:在原来出口价的基础上,再降价30%,这样,欧盟征收30%关税后的新进口价,刚好等于该企业被采取反倾销措施前的出口价。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吸收”策略,通过把价格进一步调低,把被课的高关税全部或部分吸收掉,从而达到拉平国际出口价格,继续出口国际市场的目的。
中国的钢丝绳、氧化锌和草甘磷行业,也曾遭遇到欧盟的反倾销调查,并被不同程度地征收反倾销税。这些行业的某些公司也曾采取了另一种手法来达到出口目的:在中国以外的第三国设立了一个壳公司,把自己的产品先出口到第三国的壳公司,然后再通过第三国向欧盟出口,从而达到规避欧盟关税的目的。这种做法通常被称为“规避”策略。
“虽然世贸目前没有承认反规避调查是合法的,但美国和欧盟都已经在对一些产品实施反规避调查,如在对中国的钢丝绳、氧化锌、草甘磷开展的反规避调查中,已经将反倾销措施延伸到第三国。”蒲凌尘律师说,“只有积极应诉才是根本出口,吸收和规避策略都只追求短期效应,只是先把产品卖出去,钱赚回来,而不考虑自己的产品如何长期在国外市场站稳脚根。这种短视行为在中国民营企业中尤其常见。它短视,是因为只要启动反规避和反吸收调查程序,一般只需9个月左右就能结案,出口很快就会被堵死。”
由于中国在入世谈判中同意在入世后的15年内,WTO成员国可以继续把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继续维持入世前对中国出口产品的反倾销的机制,即作为非市场经济地位的中国企业,在计算其生产成本时,要参照与中国经济情况相类似的第三国的企业生产成本。
引用第三国产品价格作为替代,一般很难掌握到第三国的企业成本,并且第三国企业的成本也很难准确反映中国企业实际的生产成本。由于目前绝大部分中国企业实际都已按市场经济规律运行,因此在应诉反倾销调查中,一般都试图获得市场经济地位,这样就可以直接采用自己在中国国内的售价作为比较的依据。
国有企业在打反倾销官司时,获取市场经济地位的申请却是难于登天。代理应诉欧盟对中国企业中厚板反倾销调查案的律师介绍,当时打该官司时,由于被调查企业是国有企业,国有股份成分比较多,市场经济地位一下子被堵住了。在获取市场经济地位障碍比较大的情况下,律师只好提出一个策略:通过企业出口的变化、趋势和价格,在可能被裁定存在倾倾销行为情况下,尽量在损害的幅度上去打,即力争调查判定由于倾销给欧盟造成的产业损害最低。最后,该国有企业成功越过了障碍,欧盟委员会终裁征收的反倾销税率为8.1%,从而最大程度保护出口企业的利益。
即使是最按市场经济规律运行的民营企业,在接受反倾销调查时,也由于常常由于财务数据不系统和全面,处理财务问题不按正常的会计原理处理,无法获得市场经济地位,蒙受不公。民营的Z企业在接受反倾销调查过程中,外国调查方发现在Z企业应收账款非常多,本应冲销掉部分账龄较长的坏账。但是,由于税务监管的原因,Z又不能冲销掉,以避逃漏税之嫌。由于企业规模不大,应收账款过多,调查方就认为该企业资产虚增,财务不健全,不符合市场经济地位标准。另外有一家MB公司,由于有些发票不及时入账,又找不到会计凭证,有关票证不齐全,导致调查方也认为该民营企业财务制度不符合市场经济标准。
另外,在欧盟发起对中国氧化锌行业的反倾销调查中,FG公司是一家集体企业。在中国,由于集体企业有单独的条例来调整和约束其商业行为,《公司法》里找不到集体企业。欧委会在调查时,对集体企业的性质吃不准。虽然FG公司努力从各个方面去证明它是按市场供需来运营的,但欧委会认为“集体”含有国家的成分在里面,最终还是判定FG公司不是严格意义的公司的法律形式,仍为非市场经济地位企业,在终裁时被分别裁决征收22%的反倾销税。
在总结中国彩电业应诉美国反倾销案的经验教训时,康佳集团新闻发言人陈卓认为在应诉反倾销的第一阶段,有两个因素非常重要:时间和第一批问卷的填写质量。说时间重要,是因为调查方给被调查企业的时间一般来说都是固定的,只有区区几十天。错过这个时间,等于放弃应诉。说问卷的填写质量重要,是因为调查问卷不但专业、复杂、量大,而且,问卷的内容纵横交错、互相印证,容不得一点差错。
在中国企业应诉钼铁反倾销案中,有几家企业的老总信心百倍地要打赢官司。然而,企业在填市场经济申请表时,只有区区一二十天的时间,要把所有文件做成、财务报告翻成英文,并且要求非常精确,其任务重,工作量非常大,很容易出错。然后进入反倾销抽样调查表,虽然各国情况不太一致,但也只40天左右时间,要提交的数据涉及生产、库存、销售的明细,还涉及内销和出口情况、企业经营状况、财务和生产成本等各个方面。要投入很大的人力、财力、物力,非常繁杂。正因如此,企业在配合律师提交材料时,数据提交不全。在打官司的过程中,有的企业提的数据前后不一致,越提供越不符合逻辑。
“提交的材料不完整,律师就像厨师一样,没有好的原材料,再好的厨师,也不可能做出好菜来。”该案的一位代理律师说。
更令人烦恼的是,有一家企业集团,由于集团内部的关联企业比较多,相互间的关系不清晰,财务走账、支付凭证和集团公司合并的报表,都出现问题,最后导致根本没有办法准确、清晰地计算成本。
这些因素,都直接导致钼铁案多数应诉企业没有获得市场经济地位,终裁的反倾销税率也达到22%.
当前,很多中国企业应诉反倾销案后,往往案子打完了,只看到眼前,就以为案子永远结束了。
在著名的温州打火机应诉欧盟反倾销调查案中,欧盟方面虽然于2003年7月14日撤诉了,它的技术型贸易壁垒CR法规暂时也不于2004年不生效了。但有迹象表明,欧盟打火机生产企业并不甘心,他们很有可能卷土重来。
有资深反倾销法律专家分析认为,欧盟反倾销撤诉和延缓CR法规,但并不等于永远不采取任何限制措施。国外市场的大门差点关闭,但被中国企业成功阻止了,此时人们已经了解了这道门背后是什么东西。在延缓的过程中,企业该做什么?在生产销售过程中,该注意什么?是不是该相应作一些调整?调整速度要多快?现实中很多中国企业可能事后没有认真思考过。
前些年,美国对中国出口碳化硅行业提起反倾销调查。经过中方几家企业积极应诉,在损害裁决时,中方大获全胜。然而,由于不是以裁定具体企业存在倾销行为,而是以全行业无损害结案,美国也就无权制约中国企业的出口。同时,由于中国国内管理部门也没有采取强有力的管理措施,保障“谁应诉,谁受益”,以致在胜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新一轮的国内抬价收购低价竞销大战又开始了。向美国出口碳化硅的中国公司越来越多,出口价格日益走低,不到1年时间,出口秩序混乱,港口商品积压严重。参加应诉的公司不但没有受益,反而出口都困难了。
在中国彩电应诉美国反倾销案中,开始大家都不愿积极团结起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担心出现了上述案例中的“我种树,别人乘凉”的局面。不过,随着大家对反倾销调查危害的认同,有关各方提倡的“谁应诉,谁受益”原则,正在日益得到重视。
进入2004年6月,经过长达2年多的审理,据传中国南京新资源公司状告欧盟裁定反倾销案的最高机构欧盟理事会案将于近期裁决。
早在2002年4月,南京新资源公司一纸诉状,把负责对中国钼铁企业进行反倾销调查的欧盟理事会告到了欧盟法院。
新资源状告欧盟理事会的起因是:在欧盟对中国钼铁企业的反倾销调查中,南京新资源公司在初裁中,在所有应诉企业中惟一一家获得了欧委会判定的市场经济和分别裁决待遇,而其他中国企业没有获得市场经济地位。据传当时有的中国企业对新资源公司惟一获得市场经济地位心怀不平,遂在终裁环节向欧委会和欧盟理事会提供和夸大了新资源公司的某些不利证据,欧盟理事会于是决定撤销新资源公司在初裁中获得的市场经济地位资格。
新资源公司认为,自己的市场经济地位是经过欧委会调查,通过法律程序获得的,欧盟理事会要撤销自己的市场经济地位,也需要通过法律复审程序,不应该任意说撤就撤。欧盟理事会随意更改裁决,不符合WTO相关法律规定,遂委托其代理律师蒲凌尘向欧盟法院提起诉讼,把欧盟理事会告上法庭。
尽管目前最终判决结果如何尚难断定,但蒲凌尘认为,新资源公司一定要将法律程序进行到底的决心,还是鼓舞了中国企业敢于拿起武器与欧美调查方抗争的士气。
在美国,负责反倾销的机构有两个,一个是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另一个是美国商务部。国际贸易委员会负责调查和裁决外来的倾销产品是否对本国同类工业造成了损害。商务部负责调查和裁决外来的进口产品是否低于公平价值在美国市场上倾销,并计算出倾销的幅度。美国反倾销程序大体包括:起诉及立案调查。
●申诉:美国商务部及同类产品生产销售商或相关协会、团体均可以提出反倾销调查。起诉书必须同时递交给商务部和国际贸易委员会。商务部决定立案调查后,通常要在宣布后的一两周内向有关出口商和进口商发出调查问卷,并要求在30天内交回问卷。国际贸易委员会在开始调查时,也同样要发出调查问卷,并在7—14天收回问卷。
●初裁:首先是国际贸易委员会的初裁。其在45天内必须作出是否损害的初裁。商务部的初裁在国际贸易委员会初裁之后进行。该部在接到申诉书后的160天内必须作出进口产品是否低于公平价值销售的初裁(如果情况复杂可延长50天)。但如果国际贸易委员会的初裁是否定的,所有调查终止。
●核查及终裁:商务部和国际贸易委员会在收回调查问卷后,将在进行核查和举行听证会的基础上,分别作出各自的最终裁决。商务部的终裁,通常在初裁后的75天内作出(情况复杂的,可延长60天)。如果商务部的终裁是肯定的,应裁明具体的倾销幅度;如果终裁是否定的,调查即告结束。国际贸易委员会的终裁,应在商务部作出肯定性终裁的45天内作出。
●行政审查及日落审查:自某种商品被征收反倾销税满1年开始,每年都对上一年度的被征税商品的倾销幅度进行行政审查,若在连续3年的审查中达到最低倾销幅度(低于0.5%)或没有倾销幅度,则可由美国商务部撤销反倾销税命令。另外,当被征收反倾销税的商品在反倾销税命令满5年时可以进行日落审查过程,决定下一个5年是否继续采取反倾销措施。
●上诉:有关各方如果对反倾销案的仲裁不服,可以先上诉美国国际贸易法院。如不服再上诉美国海关与专利法院。
■注:在欧盟,处理反倾销案件的机构主要有欧盟委员会、部长理事会、咨询委员会和欧盟初审法院。欧盟的反倾销程序与美国亦大体相似。
计今年4月,由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与商务部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中心在北京共同举办的“国际贸易纷争与公共关系高层论坛”上,一位在帮助企业解决国际贸易争端已有25年的经验的美国律师来自华盛顿Mayer,Brown,Rowe & Maw律师事务所的资深律师西蒙。M.科斯伯格先生(SIMEON M.KRIESBERG),通过分析2001年到2003年中国对美反倾销应诉胜诉案例,总结出了7条反倾销应诉的经典经验。
在美国进行反倾销应诉的律师费通常很高,一些中国的公司会觉得不值得花这个钱去应诉,但从3年间中国胜诉的10个案例当中,可以看出每一个案例中国方面都是采取了非常积极的态度应诉,才取得胜利。
经验2:对中国产品进行细分以缩小反倾销指控的焦点。
A.证明中国的产品和美国指控受侵害的产品事实上是两种不同的产品。
比如说草坪花园用的铁栅栏柱案中,证明中国提供的铁栅栏产品,从结构、形式等等都和美国确定的产品是不一样的,使得反倾销指控的焦点缩小了或者是转移了。
B.通过区分上下游产品来证明两种产品不是一种产品,如DAS案中国公司说,一个是上游产品,一个是下游产品,不能混为一谈?中国公司因此获得初步的胜诉。
比如说在客户方面有区别,中国产品做的是这块市场,而美国产品做的那块市场,质量方面也有区别,它们之间根本构不成竞争,怎么能据此告中国的公司?如鼓风机焦炭的例子,美国贸易委员会发现,中国是针对一体化的生产商客户来销售产品,而美国的公司是针对是非一体化的公司进行销售,两个客户群是不一样的。
说明对美国的行业造成的损害不是由于中国的产品造成的,而是由于其他国家进口的没有被反倾销的产品造成的,为什么光盯着中国的产品?比如说中国进口的钢管在美国整个的消耗量3%都不到,其他类似的产品消耗量更大,为什么要盯着市场份额3%都不到的中国产品,而不盯着市场份额要大得多的其他类似进口产品?
这是中国的公司做得很弱的一点。中国可以利用这些证据来考虑中国产品的价格低不是造成美国行业受到侵害主要的原因。如,其他一些美国产品的价格也在下降,中国产品价格下降的趋势可能缓和于美国产品的下降趋势,不仅考虑两个绝对价格的比较。
根据美国的反倾销法,证明实际造成侵害的程度时,还要考虑威胁的因素,包括来自中国产品的威胁。中国公司应该注意说明: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吸收了大量中国本土的产品,快速扩容的中国国内市场能够真正去除中国进口产品对美国产品的威胁。(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