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江北区征地标准不一致,有的偏远地区的征地补偿,一亩地仅相当城市居民一二年的工资,社会养老保障等更无从谈起。从2003年起,江北区率先实行土地综合区片价,即全区不论地段如何,市级规划用地统一约为10万元,区级项目征地约为6万元,并且再给予10%的留用地,用于发展集体经济。据了解,这样大幅提高的征地标准,比原来补偿至少增加2至3倍,使被征地农民不仅享有劳力安置费,青苗补偿费,还可获得自留地补偿,拆迁生活补贴等其他费用,有利于失地农民过渡时期的正常生活和长远保障。
近年来江北区相继兴建了姚江花园、慈湖人家、枫湾家园等大型社区,总面积近70万平方米,可安置拆迁农民6000多户。区拆迁办副主任葛黎明说,为吸引农户入住,这些“农民公寓”不但房屋建设质量可与商品房媲美,学校、医院、超市、有线电视、煤气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而且在间距、采光、绿化等比城市小区更胜一筹。从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来讲,葛黎明说,这些被拆迁的农民住宅原来占地为500多亩,而我们集约整理后只规划了300亩,土地的有效利用率增加了40%。政府还承诺先建新房,让农民亲眼看到漂亮的新家园,再来协商拆旧房。
与征地相比,被征地农民更看重旧村拆迁,因为住房拆迁补偿的回报值更高。据介绍,江北旧房拆迁原则上按“一比一”调换新房,超出250平方米以外的面积,按货币化补偿。江北农村住房比较宽畅,户均面积约150平方米,此项优惠政策,使不少拆迁户一夜之间成为“百万富翁”。在姚江花园,一位叫余国平的拆迁农民说,他和母亲分到了3套共300平方米的新房子,自家居住二套,还有一套出租,每月有900元的租费收入,相当于家里多一个人上班挣钱。据有关机构对江北区部分拆迁农户的财产调查,拆迁前,户均房屋资产为21万左右,人均5.76万元,拆迁安置新房后,户均按当地市场价达93万左右,人均25.5万,涨幅最高的达742%,以前赖以生存保障的土地,通过房产置换,农民获得了新的财产升值空间,实现了以房产保障替代土地保障。
江北方界村有2400多亩山林和耕地,533口人,由于地处半山区,交通不便,村里集体经济很困难,连给村干部每月发400元钱的补贴都拿不出来,2年前区里征用了这个村2000亩地,村里一下收入现金2800万,每年仅吃利息就可拿到100多万元。村党支部书记虞亚军说,为扶持集体经济,上面还给我们留出66亩“留用地”,我们已制定方案,准备拿出30亩建造1.2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一年可收入160万的租赁费,还把33亩空地租给附近企业作仓库堆场,一年也有几十万的收入。虞亚军说,在这以前,我们村里的2000多亩地,合起来“打包”出价50万元没有人接手,现在依托园区配套设施和“马太效应”,我们66亩“留用地”的收入,要超过原来2000亩地的3倍多,乡亲们开心的天天像过节。
据江北区对已征地的4个行政村调查,征地前村级集体平均可用收入为38.83万元,最少的荐江村仅10.16万元,征地后集体收入主109.67万元,增幅达182.43%,其中荐江村更猛增5倍多,增加的主要来源就是留用地和房屋租赁的收益。
“新政策的核心是过整合盘活土地资源,让农民成为城市化工业最先、最直接的受益者”,江北区区长陈秀忠说,现江北被征地农民可以像城里人一样拥有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义务教育、最低生活保险和社会救助。近3年来,江北区为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投入27.47亿元,补偿征地拆迁款24.88亿元,合计52.35亿元,其中转移财政支付额度达9亿元,占同期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强。
慈城镇一对70余岁的老夫妇告诉记者,他们有4个儿女,但多少年来老俩口的生活来源,主要还是靠自己在地里刨食挣钱,现在参加了农村社保,夫妇俩每月有720元的养老金,而且政府早就打进我们的个人户头,要用随时可以去取,我们常说,靠儿女不如靠共产党哇。陈秀忠介绍说,据不完全测算,现在区里为每户拆迁农民补贴31.95万元,如果把全区被征地农民全部安置到位,大概要建设300万平方米的农民新村,时间至少要化费10年。但为社会和百姓的安居乐业与长远利益,这笔投入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