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冒充商贩身份,称也想购买这种“调味精”。一位40多岁的女商贩告诉记者,这种调料在市面上没有出售,大多数都是她们通过内部渠道获得的。
记者看到,这种黄色粉末的包装袋上没有任何产地说明和生产标志。
在一家店铺里,店主告诉记者,那些所谓的“内部秘方”,其实都是卖玉米的摊主自己配置的。
一般他们会到这里分别购买甜蜜素、玉米精和色素。按照10%的甜蜜素和90%的玉米精、色素进行配制。如果想甜些,就把甜蜜素的比重再增加点。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般甜蜜素、玉米精和色素的价格都在每公斤20元左右。摊主们购买一次能用上一年。
记者向一位卖玉米的商贩购买了2穗生玉米。回到家后,记者把2穗玉米分别放在两个锅中煮。其中一穗玉米只用清水煮,另一穗玉米则放进了从商贩手中买到的“调味精”。半个小时后,玉米煮熟了。记者对比发现,没放添加剂的玉米,颜色淡黄、口感较硬,散发着玉米的香味,有黏度。放入添加剂的玉米,颜色橙黄鲜亮、口感较软,有一股很重的甜香味,黏度不大。
记者从哈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供的资料了解到,按照国家标准,食品中甜蜜素的含量是不能大于0.065%的。由于街边卖玉米的摊主是自己配制,如造成甜蜜素含量超标,对身体将会产生较大的危害。
对此,哈尔滨商业大学食品学院的有关专家指出,甜蜜素是由氨基磺酸与环己胺及氢氧化钠反应而成的。它属于非营养型合成甜味剂,其甜度为蔗糖的30倍。玉米精是用精油、香脂、玉米脂等物质浓缩萃取物而成。甜蜜素、玉米精、色素都属于食品添加剂,如食用过量会损害肝肾,严重者还会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