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告东莞市劳动局答辩,其已对第三人东莞市望牛墩威士塑胶制品厂作出《劳动监察限期整改指令书》,限期整改。至于原告个人的工资待遇申请,属于劳动争议,原告已就此劳动争议申请了劳动仲裁,并提起了民事诉讼,东莞市人民法院对原告的劳动争议已作出了判决,其无需对原告的劳动争议再作处理。
东莞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原告陈某某的诉讼标的已被人民法院生效判决的效力所羁束,其提起的诉讼不符合行政诉讼受理的条件。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十四条第一款第(十)项的规定,裁定驳回原告陈选文的起诉。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有关规定,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是劳动行政部门的职权范围。上诉人认为被上诉人不履行法定职责,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上诉人的诉讼请求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二条、第十一条第一款第(五)项及第四十一条的规定,应当予以受理。本案上诉人与第三人的劳动争议纠纷虽经仲裁机关仲裁和人民法院民事判决,其诉讼标的是劳动争议,而上诉人被上诉人的诉讼示的是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即认为行政机关不履行法定职责。两者诉讼标的和法律关系均不同。原审法院认为原告诉讼标的已被生效判决的效力所羁束,提起本案的诉讼不符合受理的条件,因而作出驳回原告起诉的行政裁定,不符合法律的规定,应予纠正。上诉人上诉有理,应予采纳。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十八条的规定,裁定撤销原审行政裁定,由原审法院继续审理本案。
本案涉及六重法律关系:1、原告与第三人的劳动法律关系;2、原告与仲裁机械的劳动仲裁法律关系;3、原告与法院的民事诉讼法律关系;4、原告与被告的申请履行行政职责法律关系;5、被告与第三人的行政法律关系;6、原告与法院的行政诉讼法律关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九十一条“用人单位有下列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情形之一,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并可以责令支付赔偿金;(一)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二)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的;(三)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四)解除劳动合同后,未依照本法规定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的”的规定,劳动者认为其上述佥权益受到用人侵害时,有权请求行政救济,即申请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接到劳动者的申请或举报后,应当对用人单位是否存在上述侵害劳动者佥权益的事实作调查,根据查明的事实,依据相应的法律法规作出行政处理。但请求行政救济并非劳动者唯一的法律救济途径,劳动者也可以申请劳动仲裁,或经劳动仲裁后再选择司法救济,即提起民事诉讼。然而,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争议经行政救济或民事诉讼均最终导致行政裁决或民事判决发生法律效力。因此劳动者就其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争议选择行政救济或民事诉讼具有唯一性。本案原告就其与第三人之间的劳动争议已依法申请了劳动仲裁,原告对仲裁裁决不服,又依法提起了民事诉讼,法院受理了原告提起的民事诉讼并作出了民事判决,该民事判决已发生法律效力,原告与第三人之间的劳动争议已受该生产的民事判决的效力所羁束。原告对法院的民事判决不服,又向被告东莞市劳动局申请行政救济,被告依法应当不予受理。原告以被告行政不作为为由提起本案的行政诉讼,一审法院以原告诉讼标的已被生效判决的效力所羁束为由,驳回了原告的起诉是正确的。
二审法院的处理意见值得商榷。二审法院认为原告与第三人的劳动争议虽经仲裁机构和人民法院民事判决,其诉讼标的是劳动争议,而原告诉被告的诉讼标的是被诉的具体行政行为,即认为行政机关不履行行政法定职责,两者诉讼标的和法律关系均不同。从表面上看,两者的诉讼标的确不同,一个是劳动争议,另一个是被诉的具体行政行为,但本案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对象是劳动争议,即原告与第三人之间的劳动权益纠纷,与原告提起民事诉讼的标的完全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