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安,有一个与刘凤鸣有着共同经历的特殊群体:他们曾经是下岗职工,他们白手起家创业,他们都有着特殊的工会情结,有着共同的创业感言:“工会助我去创业!”
近年来,海安县职工学校有一块培训阵地铁打般地坚实,成为不少自主创业者眼中的创业基地。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海安县总工会在这里建立起下岗失业职工技能培训阵地。服装裁剪班、缝纫班、电脑班、家政服务班……10多年来,这里一直“书声”不断,先后有2850名下岗失业人员从这里走出,带着技能、怀着梦想去创业闯天下。
陆久梅便是其中的一位。1999年,因为企业倒闭,她也下岗了。在她努力寻求创业之门时,镇工会向她伸出了援手,推介针织加工项目,并介绍她到县总工会开办的下岗失业职工技能培训班学习。后来,陆久梅开了家编织店,之后越做越大,还搞起了毛线批发经营,吸引了周边不少下岗职工加盟。
“技能是创业的敲门砖。对下岗失业职工而言,送鱼不如送‘渔’!”海安县总工会主席段仁贵说,10多年来,县总工会已投入资金70多万元,举办培训班20多期,190多人经培训成功创业。
曾是海安县曲塘粮管所某门市部负责人的景春霞下岗后,走上了自主创业之路,几年下来,已拥有一家年产值近1000万元的服饰公司。
“创业要有技术、资金和项目,少了哪样都不行。”说起创业的艰辛,景春霞总是忘不了创业初始,是工会提供的厂房;最缺钱时,是工会提供了小额借款。
为给下岗失业职工创业加“油”助“力”,海安县总工会从1996年开始对下岗失业人员发放自主创业扶持金,每人每年1000元,2008年增加到了2000元。受扶持人员与县总签订责任状,“每年至少吸纳2名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目前,已有189人拿到了20.7万元的扶持金去创业,由他们创办的企业累计吸纳了5000多名下岗职工。
对于特困职工家庭成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海安县总工会对自主创业的特困职工每人支持500元~2000元的启动资金,同时提供小额借款,当年成功创业者,小额借款全额奖励;两年内创业成功,奖励借款额的一半。7年来,海安县总已为56名特困职工家庭成员提供了小额借款8万多元, 有50人圆了创业梦。
海安县总工会不仅把创业者扶上马,还坚持送全程。县总建立了完善的资料台账,年年调查更新,对帮扶创业人员的动态情况及时掌握。机关部门和干部与创业人员结对服务,不成功不放手。
下岗职工张卫在工会的帮助下创办了一所幼托中心。正当忙得顺风顺水时,幼托中心所在的县城曙光中路被纳入了拆迁范围,把她急得够呛。与她结对的工会干部得知情况后立即帮忙寻新址、找门路、搞协调,前前后后跟踪服务了近一年,最终在江海西路上确定了新园址。5个多月后,一所新的幼托园建成了,现在已成了海安城内数得上的“名园”。
海安镇下岗职工吴梅办了一家清洁公司,开张之初揽不到业务,县总工会联系安排街道工会、居委会帮她拉业务,镇工会也利用网络资源帮助在企业发展业务。现在,吴梅的家政服务业务越做越多,还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家政服务培训。
情况调查、人员建档、帮扶跟踪、选树表彰……为把帮扶工作做得持续、细致,海安县总工会建立了一系列工作制度,先后选树了26个创业示范基地,从项目选择、技能培训、业务发展等方面形成立体式帮扶体系,开展全程式服务,与创业者一路牵手并肩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