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去论据,去论证分析。在材料当中,论据以及论证分析的作用是为论点而服务的,也就是为了证明论点的合理性,一般来讲材料当中会出现一些总分结构的文段,先提出作者的观点,论据是为了证明前面的观点,所以我们在提炼的原则上是要坚持"去分留总",也就是只留下观点,删掉论据和论证分析。
例1:在三个测量维度中,"公民了解必要的科学知识"与国外的差距较大。以国际通用的科学知识测试题的平均正确率来看,2008年美国的水平为64%,2010年中国的水平仅为41%。在"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上,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提升缓慢。而对于"崇尚科学精神的程度"这个维度,国际上没有统一的题目和标准可供对比。
二是去事例、去理论说明。材料有时会以个别案例的形式来呈现,那么举例子的目的也是为了证明某些观点的,所以如果我们看到了一些例子和理论说明,它的段首或者段尾又出现了相应的观点,我们就可以判定这个例子是为了这个观点而服务的,这时需要删除例子,留下观点。
例2:某文化研究机构的郑教授对此发表意见说,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暴露了太多的问题,早该到了打住的时候了,撤点并校名义上是想让农村中小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听起来挺美,实则是在施行了义务教育免收学费之后,以县为主的财政制度让不少地方政府为了减轻负担而出的一个"馊主意"。通过学校大合并可以减轻财政压力,但却毁了农村的教育,把学生都集中在几个学校,也可以搞一些形象工程,看着好看。这些撤点并校大跃进,除造成上述严重后果外,还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一个学校的存在不仅仅是学校,它还承担起文化传播的责任,是知识中心,不分青红皂白地给并了撤了,等于把文化中心给灭亡了,农村就真成了文化沙漠了。
提炼:撤点并校毁了农村的教育,使农村变成文化沙漠。
三是去日期、去具体数据。材料中,有时会出现数据的这样的论证方式,但是一般来讲申论答案中是不出现具体数据的,这就需要我们将数字转化成具体的文字形式。在读材料的过程当中,我们需要在数据的前后去寻找是否有相应的观点出现,如果数据前后有观点,那么数据是为了观点而服务的,我们直接将数据删除。如果数据前后没有相应的观点,那么这时数据是为了反映某种问题的,我们需要在数据中去分析数据背后所反映的本质问题。
例3:根据联合国的人口数据预测,2011年以后的30年里,中国人口老龄化将呈加速发展态势,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将年均增长16.55%,到2040年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将达到28%左右。在这30年里,中国开始全面步入老龄化社会。到2050年,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将超过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