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大社会宣传力度,提升公众安全意识。通过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宣传方式对"高空抛物"的定义尤其是"高空""情节严重"的具体解释、危害、惩处措施、如何避免等进行政策宣传和解读,例如通过宣传会、宣传栏、入村入户、进社区、官微官博公众号等方式开展知识讲解会、案例分析、现场实操等多种形式提高公众安全及维权的意识。通过宣传每个公民都应自觉提升社会公德、法治观念,从自身做起,管住任意妄为之手。
2,明确责任主体,划清权限范围。依法依规明确各小区物业、业主、居委会等的责任与权限,例如物业如何做好绿化、维护、管理、服务等履行义务;业主如何遵守法律法规、如何加强孩子的安全意识教育与管束;居委会如何帮助人们真正适应高楼时代?法律法规不能缺位,制度与教化也要在场。能否参考河长制、湖长制,在高层建筑多的小区探索建立"楼长制",不定期对高楼小区展开巡楼?能否加派小区保安增强看护力量?
3,加强内外部监管,多措并举。法律只是解决了一个如何惩戒的问题,如何做到更好地预防与监管呢?目前比较好的经验是加装监控。一方面便于事发之后的取证和责任划分,比如,浙江杭州就有小区安装了47个防高空抛物监控,无论是否造成事故,都能精准"锁定"目标,起到了不错的防治效果。另一方面拓宽群众监督举报渠道,市民在发现高空抛物线索时可以选择在公众号、邮箱等平台上传视频、照片、音频等作为证据。
4,加大惩处力度,做到严格执法。对"高空抛物"案件进行实地走访、现场取证、多种方式固证等,根据调查的实际情况不同依法进行不同程度的处罚,如构成"高空抛物"同时构成犯罪的,依法从重处罚。
总之,城镇化进程还是进行时,我们要有高楼,也要有更高素养的"楼主"。只有全社会形成文明习惯和法治共识,才能筑起保护"头顶上的安全"的坚固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