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采用这个方法的也基本上是大型厂商提供的工具型产品,而且是相对来说,比较复杂的、用户有多个需求可以被满足的工具。
而对于非常垂直和细分的工具型产品,如:睡眠、天气、笔记、词典等工具,搭建这样一套体系的投入产出就比较低。毕竟这一运营手法较为底层,需要产品上做较大的改动和配合。
那是不是就玩不转了呢?短期运营活动也是可以很快速上手的。
(1)2014年的时候,工具型产品:QQ邮箱团队的一个运营尝试,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反响——《最亮的明天-暖灯行动》。
点评:这个点抓的很好,即积极引导用户清理不需要的邮件,减少浪费,并很好的培育了用户意识,定时清理邮箱。更是落地了一个很好的公益行动,为山区的小朋友改善照明设备。当然很多人的反应都是——马上就行动。
这也是对用户行为的即时反馈,用户也意识到,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2)除了工具型产品,其他类型产品也可以采用这个方法。
如:垂直细分领域的乐纯酸奶,高端酸奶领域,对于酸奶的品质保证要求较高,会随产品附送包装袋给用户,这种包装袋其实可以重复使用。用户把以往的暖袋寄回给乐纯,乐纯则捐献相对应的福袋给到留守儿童。
点评:品牌形象upupup;传播力度有限,但是在这目标用户中影响不错。
(3)去年刷爆朋友圈的一元拍卖一幅画,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一块钱,在现在可是一瓶水都买不到,却给了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公益的机会。腾讯公益并非作为独立产品而存在,但是近来已经更多的参与到腾讯系产品的前端展示中。
点评:这个活动的成功之处在于,借助社交的力量极速扩大了影响力,满足了用户的参与感和自豪感。
综上看来,破局工具型产品的运营困境,从公益化运营入手,不管是建立底层的用户成长体系,还是设计公益运营活动,都需要一个很好的平衡点:
三者相结合,才能吸引到用户的眼光,得到用户的关注和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