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作为一款产品,咖啡带给用户的感受已然超越了其作为一款饮品本身的存在,这可能是作为任何一款产品都在孜孜追求的一个终极目标:除了产品功能解决了用户的实质性需求之外,能够成为用户的灵魂寄托,给予用户一些精神层面的慰藉。
如:罗辑思维的用户会主动分享他们的学习成果,为自己贴上一个知识爱好者的标签;支付宝的年度账单刷屏事件,用户主动分享出去的动机在于表现自己的消费能力;我会在每次通过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上发布的文章分享到朋友圈,证明自己是个喜欢思考和码字的运营人,等等。
当一款产品能够触达用户的精神层面,那么产品本身的功能性价值将被削弱。这是从产品层面,或者我们可以像咖啡学习的地方。
实际上我在做咖啡师的一段时间里,会对顾客充满强烈的鄙视情绪。尤其在看到一些现象的时候简直哭笑不得:比如点一杯美式要看拉花,比如double espresso加一杯冰水然后混在一起喝,比如叫嚣着要一杯蓝山的,比如指着咖啡生豆说这是白咖啡的等等。
遇到这种情况,想必大多咖啡师的心理都是带着强烈的鄙视情绪的。
而随着我接触咖啡的时间日渐增长,对于咖啡在国内市场的情况了解的不断加深,这一心理也发生了变化。
作为咖啡师,对咖啡有着全面的了解是必然的,无论从事任何行业,从业者的专业度一定会高于普通用户。
体现在产品和运营上:我们可能对于自己的产品极为了解,而用户则是小白。
在我们面向小白推广自己的产品的时候,主观情绪很容易误导我们做出错误的行为,我们自认为产品哪里哪里好,却忽略了用户的感受;用户不买单我们很挣扎,这可能就是不断自嗨的现象及带来的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