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转渠道这块我还是蛮有心得的,毕竟之前做游戏运营时,天天和渠道打交道,对渠道的理解会比较深刻。现在做toc产品的推广,核心思路是一样的,不管是线上渠道还是线下渠道,他们都看中一点:产品的吸金能力。
覆盖渠道的过程是挺辛苦的,这个过程就像种树。前期的确很辛苦,一旦树木长起来,后期的维护就省心多了。企业往往只看到了前面的辛苦,不曾尝到后面的甜头,所以一直不敢尝试全渠道覆盖,这是极其错误的看法。
还是拿电商来说,如果产品出来了,要上哪些渠道呢?淘宝、天猫、京东、苏宁易购、当当、亚马逊、1号店、唯品会、聚美优品、拼多多、网易严选,上完这些渠道就齐活了吗?
还差的远,因为记忆和篇幅有限,这里简单给大家罗列了11个渠道,仔细去找至少可以找到100个以上渠道。
为什么要覆盖到所有渠道,因为你看上的渠道,别人不一定看得上你。相反,你瞧不起的小渠道,很有可能给你带来惊喜。
做渠道就是这样,每个商家都盯着天猫,那天猫的价格自然水涨船高,小渠道呢,量级少,关注的企业也少,竞争反而没那么激烈。
我们做运营推广,讲究的是结果,过程什么不重要。老板让你每个月带来20万付费用户,心里盘算了一下,天猫不待见咱呐,2万付费用户都难搞。
但是,大家要清楚,没人关心你这用户是从哪个渠道来的,哪怕是在厕所贴二维码获得的20万用户,老板也觉得很香。
在企业还没有实力时,不如多关注中小渠道。有个麦片产品,上线了一个三线分销渠道,当天销售额200万,对小企业来讲,是很鼓舞士气的。假若不摆正自己的位置,上来就要一步到位,可能会跌的很惨。
全渠道覆盖,需要有全渠道推广的思维,更要有靠谱的运营团队来支撑。有的公司单单一个天猫渠道,就需要好几个人来维护,如果上百个渠道,那公司岂不是要几百号人了,人力成本会很高。
这就需要合理的组织架构了,渠道运营可以把里面相通的内容划出来,不同的内容独立运营。比如素材、活动,这些相通的,可以由一两个人单独输出,然后分发给其他人,一齐上线。
不同的内容,指的是每个平台不同的资源位和商务关系,一人负责10个渠道,问题不大。忙不过来怎么办?加班,能用加班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