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y型模型,用户的需求是买到便宜的商品,产品的解决方案是百亿补贴,于是用户建立了在拼多多买东西最便宜的心智。
可是问题来了,由于补贴是平台自掏腰包。那么必然会造成平台的亏损,这一点从拼多多历年的财报就可以看出。那么百亿补贴这种产品解决方案显然不合理,除非品牌方愿意承担补贴费用。
然而事实是品牌并不想这样,从特斯拉就可以看出,品牌更多的时候希望维护自己的定价体系。拼多多建立的链接并不是和品牌本身,而是各种经销商。
特斯拉如此,拼多多平台上的苹果手机也是如此,拼多多自掏腰包帮助经销商卖货。只有品牌方真的愿意和拼多多合作,拼多多这个模式才能够成立。
但是这个合作看起来遥遥无期,毕竟拼多多的定位目前并不值得品牌方为它开一条绿色通道。
反观唯品会,似乎做得更成功,通过和品牌合作,实现了winwin的局面。
然而拼多多和唯品会不同的是,唯品会在和品牌方合作,拼多多是背着品牌方给用户发钱,这个操作就有点匪夷所思了,不知道尽头在哪里。
因而,我们可以认为平台子集亏本建立的用户心智很难长久。
03 比拼多多更奇怪的是一只“花小猪”
花小猪作为出行领域的拼多多,在产品各种活动上完美的让用户感知到了拼多多的味道。
花小猪是滴滴的孩子,这一点很多伙伴通过天眼查等工具已经论证过了。牛奶在用花小猪打车时也听司机说了是一套体系,滴滴司机注册花小猪不需要任何认证,看来账号都已经打通了。
2014年,我们通过补贴大战认识了滴滴打车,然而优惠之外,我们选择留下来使用产品的原因,是因为地图上那个小汽车逐渐靠近带来的安全感。
10年以前,无论刮风还是下雨,我们都要站在马路边挥手拦车,那是一种不知何时能等到的焦虑感。而如今,只要几分钟,那个屏幕上的小汽车就会穿出屏幕开到我面前,那是一种小确信。
我不知道为了这样的定位砸钱对不对,可我知道,在打车出行领域,很多城市都面临着供不应求的局面,是无论补贴多少钱给用户都解决不了的根本问题。花小猪仍然面临着叫不到车的问题。
用花小猪打车时,仿佛让我回到了2010年,看到屏幕上那个一直在转圈的计时器,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