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服装制版的项元庆就是在2006年初,来到东风村4队租房的。他告诉本刊记者,当时的确有别的选择,比如汉川新河镇的汉正服装工业城或者东西湖中小企业城,那些都是政府有意扶持的服装加工基地。“但是去那些地方租房,最低也要租下四五百平方米的厂房面积,不适合我们这样规模小的生产者。”项元庆的店铺里只有他和徒弟两人在画图制版。他们在东风村4队的店铺才20平方米左右,只占这处民房底层面积的1/3。另外的2/3面积,又有两家服装生产的作坊租用。
项元庆说,2006年搬过来的时候,他的楼房只有三层。2009年,房东又在原来的基础上加高了两层。房屋加高,这几乎成为东风村村民在面临旺盛租房需求时最普遍的做法。“加高之前,先要看地基。地基看起来稳固就在上面直接加,否则每层都要增加梁柱。”一位有过房屋改造经验的东风村村民告诉本刊记者。暂行规定中要求房屋高度不超过三层,再加上半层隔热层,但这位村民说,实际上五层半的楼房在村委会和城管那里都是可以批准的。
加高楼层,是一笔有风险的投资。2009年,东风村所在的武汉市硚口区政府宣布要投资百亿元,启动包括罗家墩村、农利村、汉西村、红星村、易家墩村、建荣村、常码头村、东风村、长丰村等9个“城中村”牵涉2678.46亩土地的改造工程。因此据租房者讲,房东增加楼层或扩大面积来改建,也有“种房子”的心理,希望增加的建筑面积能多获得拆迁补偿。
除了加高外,还可以将原来较矮、格局不好的房子推了重新盖,以吸引房客。村民介绍说,重新建造房屋,每平方米的建筑成本在600元,如果只留一层居住,其他顺利出租,大概5年就能收回建造成本。在东风村7队这处倒塌的在建民房,就是当地新建民房中最为流行的一种布局设计。据曾经进去过的人告诉本刊记者,至少下面两层是框架式结构,也就是说没有墙来做房间之间的隔断,只是一片开阔的空间,适合做厂房。上面几层才是为了居住,有主卧、次卧、客厅等格局,另外半层作为隔热层,不能住人,但可以堆放杂货。
小罗是5月20日听新闻才知道自己干过活儿的民房塌掉了。“才一个多月,五层半的房子就从平地起来了,盖得很快。”小罗感叹。20多天前,同是泥瓦匠的赵晓全介绍他去那处工地做工,他看到:“当时那座楼已经起到第二层了。它基本的支撑结构是两道横梁中间穿一根连接梁,梁下再有支撑的柱子。我看到柱子没有立在横梁与连接梁的节点上,而是在离墙体80厘米的位置。我觉着仅凭一根柱子,还是在较偏的位置,是承受不了楼板的分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