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大企业是参与国际竞争的主体,同时它是带领中小企业的火车头。大企业和小企业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大企业就无法参与国际竞争,我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逻辑。
为什么要央企来进行这场重组?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初既缺资金又缺技术,所以我们引进外资,拿市场换资金、换技术。到90年代,国有企业产生的主要问题是机制不活,于是大部分的企业进行改制,就是所谓的“国退民进”。现在企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是竞争力不够。要打造这样的竞争力,第一需要规模,第二需要创新能力,第三需要国际化。而央企恰恰具备这些优势,同时央企还拥有一批对行业了如指掌的战略专家。全国的院所基本都在央企里,过去的进出口公司许多都在央企里,这些都使央企具有其他企业不具备的独特优势。
最近,有些说法是,央企得到银行等机构更大的支持,我觉得由于央企一般都是具有规模效益的企业,更多的资源向它配置是客观的。但前些年,央企得到的政府支持应该说更多,那时却搞不好,困难重重,归根结蒂是因为没有进入市场,机制不活。现在的央企,经过这几年的改革和管理,特别在国资委的领导下,进行了清产核资、明晰战略、突出主业、海外上市等变革,已经发生了脱胎换骨的转变。例如中国建材集团,这些年来退出了165家企业,收购了145家企业,从而形成了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优势企业。因此,过去传统国有企业的帽子已经无法戴到今天央企的头上了。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因为大企业是进行国际竞争和国际资源分配的主体,而央企因为其独特的优势,应该责无旁贷承担起产业重组的历史使命,并带领我国的企业参与国际竞争。
现在世界500强中,中国企业包括台湾和香港共43家,其中大陆地区共37家,中央企业有24家。有人分析,今后的5年中,在世界500强的名单里,中国的企业应该有100家。而央企负有很大的责任,要充分发挥骨干作用,把我国的企业组织起来,参与国际竞争。
通过这场金融危机我们可以看到,西方国家主流意识是用实用主义代替市场原则,用贸易保护主义代替全球化。尽管我们不能用金融危机的理由去否定市场化和全球化理论,但是国际之间的竞争是客观的,国家之间的竞争是通过大企业进行竞争的,而大企业必须培育、发展、成长。而央企目前有能力、有责任来做这个成长的骨干力量。这是央企义不容辞的责任,是对于国家的责任、是对于民族的责任。所以,希望大家能够从这个角度积极正面地看待央企的成长。
(此文系作者在2009中国国有经济发展论坛上的演讲)
更多企业相关知识尽在企业法律顾问http://www.lawtime.cn/qi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