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是物流的主要功能之一,它不仅能将空间上相隔的供应商和需求者联系起来,而且也使供应商能在合理的时间内将物品提供给需求者。
虽然运输对经济、社会具胡重要的贡献,但它同时也给人类生存的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成为物流污染的重要来源,是我们在物流中看不见的一块“黑暗大陆”。
运输活动的完成离不开大量交通工具的使用,这些交通工具的使用在大大提高运输效率,提高全社会流通速度的同时,也成为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运输工具对环境的污染突出表现在大气污染和噪声污染两个方面。
大气污染,交通运输工具对大气的污染主要来源于汽车等运输工具排放的尾气,其中含有许多有害成分,如一氧化碳(CO)、未完全燃烧的碳氢化合物(HC)、氮氢化合物(NOX)、铅氧化和浮游性尘埃等,它们是大汽污染的主要来源。
有关部门曾对机构车保有量有大气污染物浓度变化进行了相关性统计,结果表明,城区大气中氮氧化合物农度与机动车保有量呈明显的正相关系数(该系数为0.973),这说明机动车的尾气排放直接导致了城市中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增加。
尤其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汽车尾气污染正呈加剧之势,它将成为城市的首要污染物。例如北京市每年大气污染中39.1%的一氧化碳、74.8%的碳氢化合物和46.2%的氮氧化合物都来源于运输工具的尾气。
西方发达国家也是这样,美国大气污染的50%来自运输工具,日本也占到20%。这说明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已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大气污染不仅对我们生存的环境造成影响,对人体造成的危害也是十分严重的。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全世界每年因过高的城市空气颗粒物水平而提前死亡的人数达到30到70万。
噪声污染。交通噪声来源是多方面的,如汽车的发动机、轮胎、热电厂气、暖气和喇叭,轮船、火车的汽笛,火车行驶与铁轨的磨擦声,飞机起降产生的巨大噪音。另外,在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过程中,施工机械也会对附近的学校、医院、村镇居民点和其它工作生活空间带来噪音污染。
通常我们在计算运输成本时,只考虑与运输相关活动的费用,如油耗、人员工资和设备折旧等。但目前有专家认为物流污染也应计入物流成本当中,作为物流主要功能的运输所造成的污染,也同样应该计入运输成本中。那就是说,企业在计算内部运输成本时,也应把运输对环境污染所引起的环境治理费用,计算支运输成本中去,比如大气、水体所受到的污染,就是因为太多的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和运输物质的泄漏造成的,这种污染通常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而为了治理这些污染带来的环境影响,通常要耗费大量的资源,造成巨大的社会成本。
因此,企业在运输管理过程中,除了要考虑企业自身的利益外,还应注意由此产生的环境污染所形成的巨大的社会成本。
从运输的发展状况来说,大致可以分为运输数量的增加和运输质量的提高这样两个阶段,但不管处于什么阶段,其对环境的影响始终是存在的。
首先,在经济发展的初期,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以重工业为主要特征的产业结构,整个社会处于大量生产和消费时期,运输量同GDP保持着同步增长,运输量的急剧增长必然带来城市内车流量的大量增加,大气环境因此开始受到严重的污染。同时,当车流量增加超过路网随能力时,全造成交通堵塞现象的发生,从而造成运输效率下降,进一步加剧对城市环境的负面影响。
其次,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速度逐渐放慢。随着加工组装工业和电子工业以及第三产业的比重逐步加大,运输对象呈现出“轻薄短小”的特点,使得运输量的增长呈缓慢状态,但是由于产业结构的变化,消费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带来的生产经营体制以及流通结构的变化,导致用户对运输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多品种、小批量、高频率运输以及即时配送方式,成为这个暑期物流的主要特征。
物流的高度化使物流活动对汽车的依赖程度进一步提高,汽车运输在货运体系中的比重进一步加大。其结果是,尽管物流总量并未明显增加,城市的环境会因卡车运输频率和比重的提高受到更为严重的影响。
基于运输对环境带来较强的污染,并对人们的生活环境和身体健康带来负面影响,而且这种污染将会随着物流业的蓬勃发展有加强的趋势。因此,我国在发展物流之初,一定要注重环境的保护,在注重绿色物流的发展过程中,要着重加强绿色运输的发展。这样才不会再度出现“先污染,再治理”的恶性循环,才不会造成巨大的社会成本浪费。为此,建议我国运输的发展应采取环保措施。
政府要加强法制法规建设,强化交通运输管理;强加交通规划;提高交通运输技术;打破行业界限,发展多式联运;积极开展共同配送。对于运输而言,即能提高运输效率,又能减少外部污染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就是开展共同配送。
共同配送是采取统一集货、统一送货,这样不仅提高了单车装载率,减少货流,而且可以有效地削减在途运行车辆,缓慢汽车运输对社会所产生的外部不经济,实现交通缓和防治环境污染的目的,这对于城市环境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正因为共同配送有如此重大的社会效果,因此,发达国家大力提倡配送的共同化,积极引导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开展共同配送。如日本,1992年实施的《中小企业流通业务效率化促进法》,就是为了动摇中小企业实施包括共同配送在内的物流共同化,而由当时的运输省和通产省共同制定的一项政策。所以,我国也应通过政府和广大企业的共同努力,来积极开展共同配送。(范文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