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上,与国外合资建厂汽车企业的回归和一直坚持走自主品牌路线汽车企业的发展,共同奏响了我国汽车行业自主品牌建设的和谐乐章。相信不久的将来,我国的自主品牌汽车终有与国外汽车巨头“平分秋色”的一天。
近年来,我国汽车行业发展迅速,知识产权积累也不断增多,下面以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的8家车企为例,对它们拥有的外观设计专利(笔者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外观设计图形比对二期检索系统检索)的状况作一简单介绍。
从表1可知,奇瑞截至2008年度,累计在我国获得专利1462件,其中获得整车专利73件,零部件专利1389件。
从表2可知,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截至2008年底,累计在我国获得专利1405件,其中整车专利126件,零部件专利1279件。
从表3可知,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截至2008年底,累计在我国获得专利316件,其中整车专利16件,零部件专利300件。
从表4可知,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截至2008年底,累计在我国获得专利171件,其中整车专利40件,零部件专利131件。
从表5可知,沈阳华晨金杯汽车有限公司截至2008年底,累计在我国获得专利148件,其中整车专利9件,零部件专利139件。
从表6可知,一汽截至2008年底,累计在我国获得专利132件,其中整车专利10件,零部件专利122件。
从表7可知,神龙汽车有限公司截至2008年底,累计在我国获得专利89件,其中整车专利8件,零部件专利81件。
从表8可知,哈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截至2008年底,累计在我国获得专利87件,其中整车专利16件,零部件专利71件。
从表9国内8家主要汽车企业的外观设计专利授权量统计可以看出,我国企业汽车外观设计专利主要集中在零部件,整车专利量偏少。除长安、奇瑞、吉利3家企业整车专利量比较大之外,其他企业多年来的汽车外观设计整车专利授权量累计均在10件左右。而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日本丰田公司累计在我国申请整车外观设计专利400余件,超过了国内车企各年整车专利申请的总和。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企业的整车研发能力不足。
从上述企业外观设计专利申请授权车型来看,整车专利量最大的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以微型、两厢、三厢轿车及面包车专利申请为主,且这些车型基本都集中在中低档,而比较高档的越野车、豪华轿车等,专利量则相对较少;整车专利量位居第二的奇瑞,其专利申请也同样以普通轿车为主。而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整车专利则以自由舰和美人豹为代表。以上3家企业的整车专利量达到了一定的数量,并出现了一些系列设计车型,但是成熟车型不多,各车型之间的变化有限,且主要集中在中低档。相比于国外的汽车集团,我国车企车型构成不完整,这导致企业的整体竞争力下降。
除上述3家企业外,其余5家企业累计整车专利授权量相对较小,还不足以形成规模。
据统计,目前,国外各主要汽车企业在我国累计获得外观设计专利3100余件,其总量基本与我国上述8家汽车企业外观设计专利总量相当,但笔者认为,两者的专利质量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从内容上看,我国车企提交的专利申请,其产品视图本身的质量要比国外的车企低。我国新专利法第五十九第二款规定:外观设计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以表示在图片或者照片中的该外观设计为准,简要说明可以用于解释图片或者照片所表示的该产品的外观设计。国内车企提交的很多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其产品视图清晰度、提交的立体图的角度选取均不及国外企业。有些国内车企在其申请的外观设计整车专利中,几乎没有提交相应产品的立体图。有些专利申请则将立体图做参考图提交,但在实践中,参考图可能要比立体图在确定外观设计的保护范围时发挥的作用低很多。更有甚者,我国很多企业申请的外观设计产品视图为计算机简单渲染视图,产品各结构之间用单纯的色块加以区分,产品细节显示有限。这样虽然提交了专利申请,但实际的保护可能受到产品视图提交质量不佳的限制。
我国车企专利申请质量不高的另一个突出表现就是:打造的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经典车型很少。同时,很多专利申请只是概念性设计,实际并没有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要素的深入提炼及发展,进而没有形成系列车型。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汽车企业的外观设计专利申请不论从单个申请的质量,还是从企业整车零部件外观设计专利的比例分配等方面,均较国外企业有明显的差距。
笔者认为,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设计能力、设计水平同国外车企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二是国内车企专利申请带有一定的盲目性。目前,我国很多车企对外观设计专利的保护制度没有充分了解,对如何利用专利保护外观设计等问题也没有深入认识。例如,相对于国内部分车企几乎所有的整车专利申请都没有提交立体图,丰田公司几乎每一件外观设计整车专利申请都提交前视、后视两个不同方向的立体图,以最大限度反映产品的全部设计要点,这也是大多数国外企业视图提交的主要方式。这些现象说明,我国车企申请专利的主观能动性不够,可能很大程度上是迫于应对国外企业专利挑战的需要,而不是要构建属于自己的外观设计专利保护体系。
在我国汽车行业高速发展的30年里,无论是通过合资方式引进品牌与技术,还是一直坚持发展自主品牌,我国汽车企业最具竞争力的仍是成本优势,但长期打价格战,毕竟不是长久发展之策。另外,我国车企虽正加大对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但短时间内仍无法占领技术制高点。相比之下,外观设计创新以其低投入、高产出的优势,对于我国汽车企业增强竞争力的作用日趋明显。那么,如何才能利用外观设计提升我国车企核心竞争力呢?
首先,利用外观设计提升车企的核心竞争力不能忽视技术与管理水平的提升。技术的发展使得很多优秀的外观设计从设想变成现实。同时,新技术如新的加工工艺、新材料,很可能让产品的外观呈现不同的视觉效果。另外,一个车企要想可持续发展,必须有一套良好的管理机制,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外观设计有所凭依,不至于如天马行空,虽然好的创意很多,但与公司的品牌、理念相去甚远。
其次,要结合本国市场特点,开发适合中国消费者的外观设计。目前,我国汽车产业的外观设计,大多是采取与国外合作的方式,但是在合作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可能忽视了对国外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致使自主品牌外观设计缺乏自身特点,不利于构筑核心竞争力。在今后的合作中,中国公司必须在引进先进技术的同时,考虑本国市场的特点,在深刻理解中国文化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消费者的心理和喜好,有针对性地开发新外观、新产品。
其三,我国车企还必须注重设计人才和设计成果的积累。要想有好的设计,必须先有好的设计师。我国已培养了很多设计人才,但真正从事汽车外观设计的却只占很小一部分,高水平的汽车造型师更是少之又少。究其原因,汽车设计本身对从业者素质的要求比较高,而国内的设计教育常缺乏与设计实践的结合,这使得高校毕业生缺乏实际的设计经验。因此,笔者建议国内车企加强与高校的合作,培养适合企业特点的优秀设计人才,同时建立相应的人才积累机制,防止人才流失。而注重设计成果的积累,就是企业的产品设计必须围绕品牌建设进行。这样经过长期的积累,产品设计便可能变成企业品牌的立体商标。同时,企业的产品也更容易系列化,并更容易在此基础上提炼设计要素,进行持续创新,这既减少了设计成本,又发展了企业的品牌文化。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我国车企需提高外观设计能力:近年来,国内车企的外观设计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专利申请结构不合理、申请质量不高等。这就要求企业提高设计水平和专利申请文件的质量,使企业的设计成果得到最切实有效的保护。
企业的发展总有一个从弱到强的过程,只有把眼光放得长远,才能走得更远。我国的车企正处在飞速发展过程中,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提升外观设计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 (知识产权报赵亮张建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