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渔产品的消费量也持续增加,目前,世界海洋主要鱼类种群已达到或非常接近其最大可持续性捕捞的极限。正因如此,发展水产养殖成为各国关注的重点之一。
新中国成立时,我国的淡水养殖仅10万吨,海水养殖仅1万吨。2008年,水产品总量高达4980万吨,但仍不能满足消费需求。与此同时,种质、病害与环境等问题也日趋严重。随着我国近海和内陆渔业自然资源日趋减少,水产养殖在我国渔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将更加突出。本文从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现状出发,以中国专利检索数据库(CPRS)公开的水产养殖领域的相关文献为基础,对我国水产养殖领域国内外专利申请状况进行了统计和分析,以期为国内水产养殖技术的研发等提供一些参考。
水产养殖技术是一种对有机体及其环境进行一定控制以培育有用的水产生物的技术,包括可应用于水系中生物体的养殖、捕捞、加工等产业的各种技术,如鱼类养殖技术和珍珠养殖技术等。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历经了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前、1979年实施改革开放至1999年、新世纪之后3个阶段。表1对1949年至2008年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
相关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水产品的养殖产量占到了我国全部水产品总产量的70%,也占到世界水产养殖产量的70%。目前,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水产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国家。在养殖方式上,我国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传统的养殖逐渐发展到健康的生态养殖。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国水产业、渔业的发展引领了世界渔业发展的方向,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水产养殖大国。
近年来,随着“科技兴渔”战略的贯彻实施,我国的水产养殖技术也逐步提升,养殖单产量不断提高,自主研发培育的养殖新品种也不断增多。2007年,由天津农学院和天津市德仁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共同承担的“革胡子鲇设施化高效养殖技术研究项目”,使革胡子鲇单位年产量提高了近40倍,每立方米体积有效养殖水体年产1吨革胡子鲇,在世界同等养殖条件下创造了单产最高纪录。另外,经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水产养殖新品种数量,也从2001年的2种增至2009年的8种。由此可见,我国正由水产养殖大国走向水产养殖强国,而要使我国在水产健康养殖方面再上新台阶,从渔业大国走向渔业强国,必须加强技术研发和专利保护,提高渔业科技竞争力。
笔者对中国专利检索数据库中涉及鱼类、贻贝、蜊蛄、龙虾、海绵、珍珠等养殖的国际专利分类号A01K61/00下1999年至2009年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如图1)。
由图1可见,近10年来,中国申请人和外国申请人向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递交的涉及水产养殖技术的发明专利申请数量均呈增长态势,并且在最近几年,水产养殖类专利申请的数量一直保持较高的水平,这表明我国在由水产养殖大国向水产养殖强国转变的道路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并取得了不少研发成果。
图2是在华水产养殖技术的专利申请类型的分布情况,其中40%为发明专利申请,60%为实用新型专利申请。
图3是在华水产养殖专利申请的国内外所占比例状况。可以看出,96%为国内申请,国外申请仅占4%。据了解,这主要是因为我国是水产养殖大国,而国外更多采用的是捕捞等技术。
图4是在华申请水产养殖专利的外国申请人国别分布情况。其中,日本在我国申请的水产养殖专利最多,这也与业内实际水产养殖技术状况相符,美国和澳大利亚分列第二和第三位。
图5是日本在我国递交的水产养殖专利申请的技术领域分布情况。其中,申请量最大的是涉及国际专利分类号(IPC)A01K61/00的领域,即涉及鱼类、贻贝、龙虾、珍珠等的养殖。而在这些专利申请中,涉及珍珠养殖技术的专利申请占绝大部分,排在第二位的是涉及IPC分类号A01K63/04的领域,即涉及适用于活鱼容器的水处理设备。
图6是国内水产养殖专利申请的地区分布状况。可以看出,广东省的申请量最大,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在涉及水产养殖专利申请数量方面占据绝对优势。另外,中国台湾在涉及水产养殖技术的专利申请中也占很大比例。
图7是国内水产养殖专利申请人分布状况。其中,84%为单位申请,仅16%为个人申请。这反应出目前我国水产养殖技术的研发主要还是集中在相对具有雄厚实力的单位。通过检索发现,在非个人水产养殖专利申请中,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各研究所的申请量明显高于其他单位。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在水产养殖技术的专利申请中占据较大优势,但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专利申请质量,申请更多发明专利。另外,对于国外(例如日本)较成熟的技术领域(例如珍珠养殖),需要加强专利布局,并制定相应的知识产权战略,为我国水产养殖行业的更加快速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知识产权报作者史冉朱正强成红奚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