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长期的市场选择,全球汽车行业已经划分出几大明显的消费市场,并形成了一些相对稳定的汽车品牌,汽车企业也被划分为不同的阵营。在各自的阵营中,企业间的技术比较趋同,也即产品同质化。产品的同质化现象使得汽车的外观设计成为当今企业间竞争的杀手锏。
J.D. Power亚太公司前不久发布的2009年中国新车购买意向报告显示,外观对于吸引有意向购买新车的中国消费者至关重要。此次在线调研于2009年首次推出,调研对象为未来12个月内有意向购买新车的中国消费者,参与调查人数为4694名。调研显示,考虑购置一辆新车时,意向购车人群会将外观式样(23%)作为最重要的考虑因素。其他重要考虑因素包括乘坐舒适度(19%)和燃油经济性(17%)等。
可见,在技术发展较为成熟的今天,外观设计对汽车企业核心竞争力有着重要影响。
在核心技术被国外汽车企业控制的情况下,国内汽车企业要想取得突破,外观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也正因此,国内一些企业跟风现象严重,陷入了“模仿、抄袭”的泥潭。要正确利用外观设计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国内的汽车企业应明确市场定位,自主设计出好的外观。
目前,汽车产业的竞争已由单纯的技术竞争,转换为科技与文化意识的双重竞争。文化的特异性已成为后工业社会文明的一个典型特征,也是当今汽车企业在设计产品外观时所着力考虑的重点之一。国外汽车企业凭借汽车外观设计打造出了迥然不同的风格。例如,每当提到德国汽车,人们就想到严肃谨慎的设计风格,稳重传统的品牌形象;提到意大利汽车,人们就会联系到热情奔放、飘逸洒脱的超级跑车。这些都是文化特异性的集中体现。这就要求中国的汽车企业必须加强造型设计本土化开发的能力,以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由于受家庭教育、成长环境、年龄、性别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不同的消费者会有不同的喜好。如80后、90后年轻人更加追求个性,更希望展现自我,而年长一些的消费者则可能喜欢比较内敛的设计,更注重品质。这些因素将消费者分成很多需求不同的群体,他们对汽车外观设计的要求五花八门。因此,设计者在构思汽车外观设计时,要明确市场定位,充分发挥创造性,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要求。
我国汽车企业对汽车外观的自主设计起步较晚,这使得国内自主品牌车型大多仅经历了一至两代,还没有发展出同一车型的可延续设计。同时,由于企业自身实力较弱等,产品更新换代比较慢,很难在大量的设计实践中培养出优秀的设计师。长此以往,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没有设计的积累,就没有设计师的积累。反过来,没有设计师的积累,也就没有设计的积累。
另外,汽车设计有上、下游,也需要产业链,不是光靠技术中心或设计机构就能完成的。一款好的车型必须经历从设计到快速成型,再到实验验证等多个环节,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对于起步较晚的中国汽车企业来说,高昂的成本就成了制约其汽车外观设计发展的一个瓶颈。也正因此,我国还没有形成有突出设计能力的设计机构。
不过,目前,我国汽车企业已意识到这一点。相信随着我国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以及大量高校设计人才的培养,我国汽车的外观设计必将逐步发展起来。(知识产权报赵亮张建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