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一位女画家去看牙医,牙医确诊画家总是在夜里咬牙,并就此提出了治疗办法,因牙医并非心理医师,他并没有询问画家更的问题。这令人遗憾,因为画家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症状是因为她知道她花了很长时间才画好的一幅画就将被出售,她因为不想和这副画说再见才会产生睡眠障碍并频繁咬牙。里德尔在他的新书《人为什么会生病?》里向读者讲述了这样一故事,该书旨在告诉人们心理因素与患病之间看起来是两回事其实关系非常密切。
今年41岁的里德尔曾就读剑桥学,他说:“在20世纪50年代,心理医师和精神病学家往往会参与对牙科患者及眼疾患者的治疗,因为这些疾病的发病大多与患者的精神状态有关。”里德尔认为,医生在给患者治疗时同时关注患者的心理情况,这一点十分重要。他举例说,学生们往往会在考试过后发现长了蛀牙而不是在平时,这是因为考试期间他们精神高度紧张会影响到口腔唾液的组成。
那么,为什么现代人对于导致患病的心理原因给予的关注这么少呢?里德尔说:“这有一种文化上的原因,现代人生活在一个商品经济里,在这种资本化的社会里,如果医疗人员过多关注心理问题,那将没有产品可卖,心理研究在一定的时间里不太可能给人带来金钱上的收益。”
里德尔表示,在美国,医生只有开处方还能够赚钱,“因此倾听患者内心的问题并非医生的主要职责,我的研究显示,在西方国家,一名患者平均只说23秒钟就会被医生打断”。另外,大多医生工作任务繁重,面对一名患者的时间也就几分钟,因此很多情况下会尽快做出诊断。他说,现在很多医生都会面对一些因为精神压力大而生病的患者,但医生却没有时间仔细询问患者的压力从何而来。
里德尔说,如果医生们肯花时间倾听患者对病情的描述,那么他们就会意识到患者面对生活当中一些关键的时刻往往会不知所措,包括孩子的出生、父母的过世、孩子长大后离开家以及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等等。一些患者正是因为无法解决这些困难才会生病。他举例说,现在有这样一种名为纪念日的疾病症状,即我们总是在一年的同一天里患上相同的病,因为在过去的这一天里我们曾经历过一个令人心痛的事件。医生们应该详细倾听患者对于此类心里疾病的描述,尽管这样的倾听既费时间又不一定能够对于治疗立杆见影。
里德尔认为,除非患者的心病的病因得到根除,否则即使表面症状得到缓解,过不了多久也许他们还会患上其他疾病。里德尔表示,癌症和心脏病等疾病也可能有心理发病原因。他说:“人们大多认为疾病是身体以外的原因造成的,但其实身体内部的原因才更令人担忧。”
里德尔说,很多情况下,人们认为心理原因与治病无关,“当你患上感冒时,你不会去想为什么自己会感冒,你只会想赶紧去吃感冒药,让药物来帮助自己恢复,外表的症状可能暂时得到缓解,但内部的发病原因却并没有得到重视。再比如,两个年纪相同的男性同时患上了严重程度相仿的心脏病,其中单身而且情绪压抑的男性较之另外一个已婚而且心情不抑郁的男性会更容易在接下来的一年里死去。这说明社会和心理因素对于人体患上疾病以及抵抗疾病的能力起着关键的作用。”为此,里德尔建议,医生们应该多花时间来倾听患者的心声,在传统医疗方法的基础上增加一定的心理治疗。(陈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