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当前的经济任务讲求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如果信贷增速太快,而信贷实际又大多数都流入了企业部门,企业债务杠杆水平就很难被控制好;又比如,我们现在已经看到一些物价上涨的苗头,局部资产泡沫开始积累起来的苗头,控制好信贷规模也是遏制住这些苗头的办法。
那么当前,信贷增速的情况是怎样的呢?先来看公开数据面上的情况:根据央行不久前刚公布的数据,今年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了超过4.6万亿元,创单季历史新高;如果计算从去年年中股市宽幅波动以来,信贷增速大概在15%一线,同时M1增速也持续走高,在今年3月达到22%。市场不少观点都觉得,M1增速进一步走高,年初信贷超预期是重要原因。
面上的数据就已经不低了,而第一财经记者采访发现,由于地方政府债务置换的因素,实际的信贷增速要比看到的数据更高。为什么呢?因为存量的地方债被从银行的贷款额度里置换出来,不就相当于贷款多出来一块额度吗,这块额度的贷款其实也已经被投放出去了。这些贷款,从操作实际来看也是新增的。只不过额度是被置换出来的,因此在统计增量的时候,就变成隐形的了。
大家可能都没太注意到,这块隐性的信贷投放,体量并不小。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最近发布了一份相关观点报告,根据报告估算,去年已完成的三批累计3.2万亿元地方债置换里,差不多有三分之一是银行信贷,所以这里就有1万亿左右隐性的数据。
而到了今年,隐性的信贷增量更大。一方面,地方政府要进行债务置换,肯定把更费钱的、高成本的非银行债务先置换掉,因此在去年,基本上非银行债务就被置换得七七八八了,今年主要的就是银行债务置换了。另一方面,今年地方债置换灵活度要比去年高。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首先,本来债务在今年实际到期的规模是2.8万亿,但各地政府已经被允许可置换未到期的存量债,也就是说,很可能今年这块置换的债务就要超过2.8万亿。
再者,还有一块“非债券债务”,这块的存量是11.14万亿元,要在三年内置换完毕。这就意味着,每年也有3.71万亿的体量。
“在市场利率水平较低的条件下,发行主体通常会选择这一良好时机,较大力度地发行低成本的债券。在置换债务中银行贷款比例分别为三分之二、百分之百的情况下,2016年实际信贷余额增速可能会达到16.9%和18.2%。”连平表示。
数据背后的账算完了,回到主题来说,尤其是二季度后,今年各个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工作开始上马,对投资者而言,也要密切关注市场变化。专家们也建言献策,下一步或许要收一收了,管理好合意信贷增速,可不能让企业债务杠杆“不降反升”。
在调结构、降杠杆和发展直接融资的大背景下,17%~18%的信贷增长,很可能偏高了。连平称:“作为会带来较高货币乘数的信贷投放,其高速增长必然带来货币投放加快和流动性过于宽裕。”
(原标题:躲在“地方债置换”背后的隐性信贷投放,你注意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