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一种专门管理青少年使用电脑及上网的监控软件“电子家长”在广州一些家庭中流行起来。通过这套由教育部、广州市教育局、共青团广州市委等部门要求学校推荐家长使用的软件,不但可以过滤不健康的网站,家长还可看到孩子的上网记录、聊天记录等。
“电子家长”除了过滤网络中的色情、暴力内容外,最奇特的功能是能使家长看到孩子的上网记录,了解孩子网上的交往对象,查看孩子的聊天记录等。这无疑使家长对孩子上网情况了解得更全面,从而有针对性地引导孩子上网,避免孩子与不良的人交往变坏,或沉醉于虚无的网恋。
另外,青少年学生心理、生理发育尚不成熟,缺乏是非判断能力,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误导,慢慢学坏。而且两代人的代沟很难消除,父母不知道孩子心里到底想什么,教育和引导就不知从何入手。现在好了,通过“电子家长”的强大功能,家长可以暗地里了解到孩子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从而可以及时阻止一些孩子不良的发展苗头。(瞿明光)
家长们爱子心切,心情可以理解,但是采取的沟通手法却值得商榷。不管是匿名与孩子网上聊天也好,监控孩子的上网记录也罢,都是建立在对孩子不信任的基础之上,且不说此举已经在一定程度上侵犯了孩子的隐私权,单单考虑孩子在发现事情真相之后可能产生的抗拒和逆反心理,这种沟通方式就已经得不偿失了。
其实,家长与孩子的沟通并不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关键是家长要谨记两点:一是亲子之间的交流必须建立在平等基础之上;二是学会尊重孩子的隐私。
如果家长们只是一味地借助监控软件等日趋先进的外部手段而不是用心去与孩子沟通,恐怕永远都不会真正了解孩子的心。(陈彦佳)
一旦孩子察觉家长对他们上网进行“监控”,能了解他们的聊天内容,将会对家长产生不信任感,导致两代人的关系更加紧张。孩子在家上网没有安全感,会重新流入网吧,对其身心健康产生更大的危害。至于“电子家长”能查看孩子的聊天记录这一功能,孩子可随时删掉聊天内容,举手之劳就可逃避家长的监控。(邬颖菊)
但是,任何事情都有度,都有权利的边界,超出一定的范围,就会侵犯未成年人的隐私和通讯自由权。“电子家长”可翻阅上网记录和聊天记录、可查阅孩子访问过的网站和聊天对象等功能,侵犯了未成年人的隐私和通讯自由权。
笔者建议对“电子家长”软件进行改进,在充分尊重和保障未成年人的隐私、通讯自由权和家长、监护人对青少年的教育、监护权的基础上,对“电子家长”软件进行修改,保留其合理部分,避免青少年受暴力、色情等内容的毒害;而对侵犯未成年人的隐私和通讯自由权,如查阅上网记录和聊天记录,以及访问过的网站和聊天对象的功能,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