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住了几十年的老房子什么都满意,唯独没有电梯不方便,如果能加装电梯就好了。”家住上海市静安寺街道一幢老房子7楼77岁的吴老太因为怕上下楼摔倒,经常几个星期不下楼,老人非常希望能有上下自如的电梯,不再困坐家中。
在上海乃至全国的城市中,还有相当数量的建造于上世纪50至80年代的多层老公房,随着城市老龄化程度加快,越来越多的老年居民抱怨上下楼梯力不从心。近年来,有关部门在一些小区进行了老房子加装电梯的试点,但由于众口难调,改造工程庞大,涉及众多部门的协调,没有系统的政策,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遭遇种种难题。
专家建议,要尽早建立“老房造梯”工程的长效机制,明确政府主管部门,出台相关的政策文件,进一步改善市民居住条件,提高居住环境质量。同时,这也是保障老年人生活权利的一种具体措施。
家住上海茅台路600弄古宋小区的陈阿婆叹着气向记者反映:我和老伴住在6层老公房的顶楼。我76岁,老伴85岁,都年老体弱,身患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等多种疾病,上下楼十分困难。老伴除了生病去医院,平时不下楼。日常生活中买菜、购物、拿报纸等,非得我每天上下几回。每次从底楼爬上6楼,起码要15分钟,停下来三四次,喘口气。“我们这些七八十岁的老人上一次楼,实在太累了。”陈阿婆说,不少住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造的老公房4层以上的老人都有类似苦恼。
李先生告诉记者,他住的楼602室有一对老夫妻因腿脚不便,已有几年没下楼,理发要儿子背下来。这可能是老人想借理发,让儿子背下楼来,在平地上走几步吧。李先生说虽然自己不住在6楼,但看到5楼6楼七八十岁的老人上下楼确实为他们很担心。楼里有一位王老先生,老伴担心老先生突发疾病无法下楼,已经把他送到了养老院。
据了解,目前全上海市80岁以上高龄老人达56.65万人,且呈较快上升趋势。预测到2015年,上海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400万,3个人中就有1个老人。
上海市老年学学会对10个区1053位老人进行的一项问卷调查表明,全市60%以上的老人居住在房龄超过30年的小区里。这些小区都是5层或6层的老房子,没有安装电梯。
上海市人类居住科学研究会发布的“居家养老”研究课题显示,95.8%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因此希望安装电梯的达89.3%。
“最近几年,老式住宅加装电梯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上海市房产经济学会老年用房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倪成才说,“年轻人都搬到新式小区里去了,而老式住宅周边的医院、老年活动室等资源成熟,因此,老人都喜欢住在老式公房里。对那些住在较高楼层的老人,上楼问题会越来越严重。”
浦东新区阳光三村32号四楼以上有住户9家共24人,其中60至70岁有5人,70岁以上10人。在这些老人中,分别患有脑梗、肾炎、哮喘、高血压等老年常见病,他们都感到“登楼痛苦”。为了破解老人上下楼难,32号业主们达成了共识决定为老房加装电梯。在解决了资金等问题后,他们向业委会提出了发起业主大会的投票申请,业委会回复说,按照规定必须由小区20%业主提出申请。换句话说,32号楼的业主必须取得阳光三村605户中20%业主的身份证、房产证的复印件,才能发起业主大会的投票申请,可是这谈何容易,加装电梯工程只能搁浅。
上海为多层老式公房加装电梯改造的试点起源于2000年前后的“平改坡”工程。2002年,首次尝试在闸北区陆丰小区2至4号楼加装电梯。通过给原有6层楼房加层的方法加装了电梯,政府承担了初装成本,这在全国还是首例。随后,静安区“新福康里”、长宁区天山新村和威宁小区有几幢楼,进行了加装电梯的综合改造。但此后多年,类似的改造工程只进行一小部分,加装电梯的老公房寥寥无几,这一惠民工程没有在全市铺开。
然而,要求加装电梯的呼声从来没有停止,每年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都会对此提出书面意见和提案。据统计,近三年就收到书面意见、提案共12件。但问题迟迟无法解决。
“由于缺乏政策指导,加装电梯一直是呼声高实施难。筹集资金是目前解决旧楼加装电梯的首要问题。”上海市人大代表、市老年基金协会副秘书长卢威说。
参与陆丰小区改造项目的一位工程师也认为,资金难点不仅是一次性投入加装电梯的费用,更大的难点在于加装后的电费和维护等相关费用如何分摊?据了解,目前,改造后的陆丰小区3楼以上每户居民每月所交电梯运营费用约10元,但是部分居民仍然表示宁愿爬楼也不愿意交这笔费用。
“居民们利益协调起来难度大,使多层旧宅加装电梯的问题确实‘棘手’。”市电梯行业协会副会长武剑华表示。由于旧宅没有预留电梯井道,新装电梯必须在楼房窗户旁建井道,电梯加装后,就会影响到靠近电梯的住户正常的采光和通风,他们就会反对。
记者了解到,国家1987年颁布的《住宅建筑设计规范》中规定7层(含7层)以上应加设电梯;1999年建设部和国家质监局发布新的规范中又重新明确这一规定,小于这个条件可不设。按此规定,目前新建多层住宅加设电梯的极少。
目前上海市还没有针对“老房造梯”工程的系统规定。同济大学旧房加电梯工程研究室主任汤文思指出,上海虽已出台旧房综合改造的相关文件,但尚没有对“老房造梯”的具体规定。“如果能做补充修改,那么就有法可依,能一步一步操作了。”
为此,上海交大朱昌明、乔宇红教授、上海市电梯行业协会支锡凤副秘书长等专家认为,无论哪个年龄段的购房人,终究要走向老年。在新建多层住宅中,应本着“居安思危”的原则,将电梯设计进去。解决问题的思路应该是“老账逐步还,新账不再欠”。建议修订建筑设计规范,增加“新建的三层以上住宅应设电梯”的条款,限制甚至不批新建无电梯多层住宅项目。
专家建议,旧楼装电梯不能完全靠住户自发进行,必须由政府出面成立专门工作机构,制定规则,统筹资金,然后通过招标选择专业工程公司,分区实施,分步推进。整个改造工程,涉及到抗震、规划、建委、环保、消防、设计单位、房地局、质监站、街道、物业公司、公积金管理中心、银行等10余部门,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协力推进。目前,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是上海实施旧住房综合改造的管理部门。希望该部门能形成监督和实施的政策文件,按照涉及民生、老龄化问题优先考虑的原则强化职责,“特事特办”。上海的下一轮旧区改造“拆、改、留”中,“平改坡+电梯”应成为“改”的重头戏。
上海市房产经济学会老年用房专业委员会的专家呼吁:上海应“将‘老房造梯’工程纳入‘十二五规划’中去。政府可尽快选择条件成熟的小区进行试点,根据试点成果出台指导性的意见和相关政策,解决在采光、契约税、产权、审批流程、物业等方面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