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国,自由刑的监狱分为三级:一级监狱为执行实施谋杀、恐怖、性犯罪等严重犯罪被处以重刑的罪犯的场所;二级监狱承担被判处六个月以上,五年以下自由刑罪犯的执行任务;三级监狱的罪犯刑期最短,管理更宽松,服刑人员晚上在监狱受监禁,白天回到社会正常工作、生活。笔者所参观的亨尔费德监狱属于二级监狱。
“这是于2006年投入使用的智能型监狱,其中建筑投资5300万欧元,配套设施系统投入6700万欧元。它是一个男子监狱,整个监狱分为控制中心、监房和教育、矫正、生产场所等,能容纳502名男性罪犯服刑,现有服刑罪犯480人。”在曾担任该监狱五年监狱长的黑森州司法培训中心主任米勒的引领下,笔者一行走进了设在监狱主楼一楼的控制中心,只见数名狱警身着制服正全神贯注地监视着电子显示屏和操作着控制系统。米勒介绍说:“控制中心设有12块显示屏,控制着设置在监狱各场所的250个摄像头。二楼则是监狱工作人员办公、就餐、休息场所。工作人员所配置的钥匙是智能性的,只有关闭所打开第一道门才能开启第二道门,当遇到罪犯袭警等紧急情况时,按一下钥匙上的一个按钮就能把警报传输到控制中心”。
该监狱的监舍设有双人间和单人间,其中双人间94间,每间面积16平方米。米勒领我们走进了一间空闲着的单人监房,面积11.5平方米。其中,卫生间兼洗漱间1.5平方米;主间9.5平方米,设置有一张简易单人床、一张写字台和一个小立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还配置了小冰箱和微波炉。笔者禁不住问道:“监舍内还设有冰箱、微波炉啊?”米勒说:“根据黑森州的卫生条例,如果不配冰箱和微波炉,每天就必须在早、中、晚送餐三次,有了冰箱和微波炉则可以只送一次。这样能减少送餐的次数。”服刑人员还可以要求看电视,但需要每月支付7欧元的费用。
可见,基于再社会化目标理念,亨尔费德监狱在整体的场所构成上具有社会化元素,在每个监房的用具配置上重视人性化。
在前后三个小时的学习考察中,监狱管理人员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是“再社会化”。在交流中,副监狱长魏特说:“为了尽最大可能实现在本监狱中服刑罪犯的再社会化,监狱根据刑期长短对每一名来此服自由刑的人制定一个尽可能产生效果的教育、矫正方案。方案的关键内容是根据不同服刑人员的犯罪原因、性格特征、心理状态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矫正。为了力争实现所制定的方案,监狱的教育、矫正场所设立了供教学培训之用的多功能室,供体育锻炼的体育场,供辅导技工的生产车间、律师会见室和体现人文关怀的亲属探监室、以及供服刑人员购买日用品的商场。”
在魏特的引领下,我们沿着一楼行走20米之后左转进入了多功能室。主席台上所配置的桌椅、音响以及多媒体显示屏幕一应俱全,台下至少有150个座位。魏特说:“监狱工作人员会议也在这里召开,目的在于给服刑人员一个心理上的平衡。”“服刑人员也在这个多功能室学习吗?”笔者对魏特刚才的介绍表示质疑。他说:“是的。这个多功能室主要是供服刑人员学习文化、培训、生产工作技能之用。之所以监狱工作人员也在这里开会,就是说明对于学习和培训,监狱工作人员和服刑人员同样重要,让服刑人员心理平衡。”笔者站立的左侧还有一道门,而跨过此门,所见到的情景更加令人难以置信―――眼前赫然是一个教堂。魏特介绍说:“德国居民中,31%的人信奉罗马天主教,还有30%以上的人信奉新教,另外也有人信奉伊斯兰教等宗教。为此,专门在监狱内设置教堂和相关宗教设施供不同宗教的信徒在星期五和星期天做祷告。”
接着,魏特领我们往回走,经过控制中心200米之后进入体育场。体育场集足球、篮球等球类场地及与田径场地于一体,其左右两角配有强身健体的体育设施。一个30多岁的年轻人迎上来说:“欢迎中国朋友来考察。这个体育场每周三次,每次一个小时供服刑人员进行体育锻炼。让这些人像在社会一样生活。”这位年轻人继续介绍道:“我们还安排服刑人员分组进行各类体育运动比赛,每一种活动都有规则,通过比赛重塑服刑人员的规则意识,违规至少受到违规行为无效的处理。为了让服刑人员融入社会,有时我们还有意安排监狱附近的居民来此体育场一起参与体育活动。”听到此,笔者联想到了黑森州司法部冯富欣(FUFSNN)厅长在给我们讲课中谈到的预防犯罪观,在德国鼓励国人多参与体育运动具有预防犯罪的效果,因为运动能产生集体归属感,使人养成善于与人相处的生活习惯。
离开体育场,我们沿着一楼过道往回走,经过律师会见室之后到达亲人探监室。这是一间长约70多米,宽约30米的大房间,内设会见桌及凳椅,每张会见桌一边是三个位置,另一边是一个位置。魏特用手指将会见室划了一个圈说:“根据相关规定,每个月服刑人员的亲人可以探亲一次,探亲的亲属每次只有三个人,每次探视一个小时,探亲的人可以在此购买食物边吃边交谈,按你们中国人的话说就是服刑人员也能享受天伦之乐。从心理学上讲,使服刑人员始终有归属感。”
实地考察完后,我们来到二楼会议室。狱方在此专门为我们安排了提问和交流环节。此时,介绍方多了一个人,米勒指着其中一个人介绍说:“这位泰士曼先生是参与对亨尔费德监狱管理的塞尔克公司委派的负责人。政府为这个监狱配备的狱警是115名,塞尔克公司所委派参与管理的人员是95名,也就是说,塞尔克公司承担着45%的监狱管理工作量,凡是涉及法律上的特别是法律措施上的工作由狱警承担,而服务性工作则由公司承担。”
泰士曼介绍说,塞尔克公司是一家跨国公司,参与监狱管理是公司的主业,而除了德国以外,公司在英国、澳大利亚等国也参与了部分监狱的管理。全公司有2000多名工作人员,配有医生、护士、心理医生、文化培训人员、生产技术指导人员、厨师、体育运动教练和裁判人员,还配置有满足信仰各类宗教的服刑人员需求的神父、牧师等。在参与自由刑罪犯再社会化管理过程中,他们的职责是提供相关服务,包括为罪犯提供餐饮、身体检查、疾病就诊、心理咨询、体育锻炼和行为规则指导、文化教育、生产技能培训和指导等服务性工作,并为信教人员提供方便等。
“作为市场主体的商业化公司是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你们公司参与监狱管理,经济利益如何实现?”笔者向泰士曼先生提问。“当然,公司是讲求利润的。”他说,“参与监狱管理是我们公司的主业,其利润主要产生于两个方面:一是与政府签约,政府给付公司管理费用。政府包括安全费用在内对每一位服刑人员的投入每天是85到125欧元,我们根据教育、矫正方案以最少的投入力争取得预定的效果,在确保信誉的同时获取利益;二是组织指导服刑人员进行生产的产品由公司销售,在生产销售中获取利润。”
亨尔费德监狱的所见所闻给笔者的总体感受是,再社会理念已经融入了德国自由刑执行的各个环节,对于我国刑罚的执行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不过,笔者也不乏疑虑。造价上亿欧元的亨尔费德监狱仅能容纳502名罪犯服刑,不由得使我想起在威斯巴登地区普通法院旁听一起醉驾案件庭审时了解的事实:法院为了节省司法成本,所发通知是采取没有收信回执的普通邮寄方式,以致可能难以查清车主是否接到了通知。如此看来,德国司法资源分配的合理性还是有值得商榷之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