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根据商务部有关部署,这次中国应对欧盟“日落复审”的工作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企业在规定的时间内积极参与应诉,以显示中国企业对此次调查的合作态度;二是中国皮革工业协会、中国轻工商会以及包括温州鞋革协会、广东反倾销联盟等在内的闽浙粤三地鞋业组织联合起来,代表中国鞋企进行产业无损害抗辩,全力出击欧盟“日落复审”。中国皮革工业协会负责人表示,这次抗辩意义重大,不仅会影响到我国制鞋业目前的健康发展以及未来的世界地位,还将对其他国家会否效仿欧盟对我国实施多种形式的贸易壁垒措施产生影响。
欧盟对对华皮鞋反倾销案令中国鞋业出口遭遇重挫。欧委会的一份调查数据显示,2006年在销售的24.6亿双鞋子中,产自中国的达14.9亿双。采取反倾销之后,从中国进口的鞋子下降了15%。另外,来自中国皮革工业协会的最新统计显示,此前的反倾销税导致中国输欧皮鞋产量降低20%。由于向欧盟出口减少约4000万双鞋,仅此一项造成中国约两万名工人失去工作。
对此,中国皮革协会相关人士表示,征收反倾销税后,直接导致欧洲市场的中国皮鞋价格提高至少20%,损害了欧洲消费者的利益。多方数据表明,在征收反倾销税的3年时间里,并没有使欧洲制鞋企业走出困境。
而福建作为以外向型贸易为主的鞋业大省,在这场危机之中遭遇的损失无疑是最大的。
不仅来自欧美等国家的贸易摩擦,新兴市场也因为本国产的商品难卖而对华启动反倾销,福建鞋企同样受波及。今年3月初,福建省就接连遭遇了了阿根廷和加拿大提起的鞋类反倾销调查。据媒体报道,阿根廷和加拿大两起反倾销案件,福建省受灾最严重,案值均列全国之首。其中,在巴西反倾销案中,全国涉案金额10832万美元,其中福建就有5461万美元,上百家闽企牵涉其中。
频繁的贸易摩擦,已经让中国鞋企疲惫不堪,欧盟“日落复审”预谋延长对华皮鞋反倾销税15个月,无疑是雪上加霜。不单是中国各界反对声四起,全球鞋业生产商和欧洲大型零售商也集体抗议,就连欧盟内部成员国也出现南北阵营,对此事莫衷一是。
针对欧盟委员会是否继续对中国和越南鞋类征收反倾销关税,欧盟委员会正在激烈地争论着。以意大利和西班牙为代表的南欧皮鞋制造商为避免再度受到进口鞋的冲击,正在游说欧盟委员会,要求继续延长对中国和越南鞋类产品的反倾销税。而包括英国在内的15个欧盟成员国(大部分为北欧国家)的鞋类零售商明确反对延长反倾销税的做法,理由是鉴于目前的经济衰退,应当终止反倾销税。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欧盟外交官表示:“多数欧盟成员国依然反对延长反倾销税,因此欧盟委员会将面临逆水行舟的局面。”
欧盟的这项建议同样遭到了全球鞋业生产商和欧洲大型零售商的集体抗议。代表了包括“耐克”“阿迪达斯”“Tim-berland”等品牌的欧洲鞋产品联盟(EFA)发表声明称:“自2006年征收关税以来,鞋产品价格已平均上涨了至少10%”、“过去三年半时间里,EFA成员为反倾销关税已经花费了约8亿欧元(11.8亿美元),我们无法理解究竟谁是收益者?”
据业内人士分析,本次欧盟的最终决定很可能做出某种妥协,新提议会主张惩罚性关税征收期为15个月,而不是常规的5年期。还可能将童鞋和运动鞋排除在惩罚性征税商品范围之外。
尽管欧盟考虑到照顾中方情绪的因素,中国商务部一名高官还是表示不满。这名官员表示:“我们反对欧盟将反倾销税延期15个月的计划,打算对此提出抗议,我们希望尽快取消此类关税。”“它们助长了贸易环境的不稳定局面”。福建鞋帽进出口商会副秘书长潘仰铮也对此表示了愤慨,他认为欧盟对华皮鞋的反倾销措施是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延伸,这有违国际贸易自由公平原则,是一种错误的行径。
潘仰铮还就欧盟指出的中国鞋以低于成本价出口欧洲,侵犯欧洲鞋产业利益的说法进行辩驳。他分析到,制鞋产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受历史原因及国际产业分工的影响,我国出口鞋类以中低档为主,加上现阶段中国劳动力水平等综合成本相对较低,人民币对欧元的比值一直处在较低水平,中国鞋类出口单价相对于国际同类产品就更具价格竞争优势。而欧盟国家的鞋类产品以中高档为主,与中国出口到欧盟的中低档鞋类产品形成互补,两者错位竞争,满足不同收入阶层消费需求,符合双方消费利益。
面对来势汹汹的贸易保护措施,商务部有关负责人日前介绍说,包括中国商务部、地方政府、商协会以及涉案企业在内的“四体联动”协调应对机制正在形成,将相互配合、各负其责,采用“多管齐下”的应对战略:涉案企业积极做好法律抗辩,政府对于歧视性规则和不公正做法做好交涉、磋商,行业组织积极游说进口商等利益攸关者,在贸易限制措施的使用国寻找“同盟军”,争取发出更多对我有利的声音。
正在欧盟总部布鲁塞尔的中方代理律师蒲凌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他正在积极准备代表中国鞋企出席下周“日落复审”的最后一次抗辩,这次欧委会的决议是根据“日落复审”现场调查结果初步提出的提案,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如对继续延长15个月反倾销税的理由欧委会没有做出充分的解释,对中方之前所提出对欧盟鞋产业“无损害”“无因果关系”的抗辩,欧委会也没有根据法律程序作出合规的回应,这些都值得质疑。加上欧盟各成员国之间的意见分歧很大,中国鞋企还是有进一步争取撤销反倾销税的机会。
中国皮革协会办公室主任卫亚非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协会正在积极组织中国涉案鞋企做“日落复审”的最后一搏:一方面与欧盟交涉,并与欧盟采购商、零售商结盟加紧对各成员国游说;另一方面建议政府层面加大交涉力度。另外,他还指出目前形势不容乐观,但中国鞋企仍未放弃最后努力。他们正积极准备相关申辩材料,预计在11月3日前递交到欧委会。
事实上,自去年以来,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贸易争端频发,福建省早已积极组织企业应对鞋类反倾销,力度空前,不乏先行先试之举。
据悉,福建已启动“四体联动”(由商务部、地方商务主管部门、行业中介机构和涉案企业组成)的工作部署,相互通报信息,动员并指导涉案企业积极应对。在前不久的巴西鞋类反倾销案应诉中,福建省首次尝试了由行业组织牵头,抱团发起反倾销无损害抗辩的做法。25家涉案企业(代表全省91%的案值)授权福建省鞋帽进出口商会对外抗诉,大大增强了应对工作的成效。
另据了解,福建省鞋业行业鞋业协会积极鼓励企业加强研发、改进工艺,向中高档线路发展,从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的增长模式转变,打造国际品牌。同时,协会还指导企业通过加强与欧盟皮鞋制造商和进口商合作,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扩大非涉案鞋的生产和出口,有效化解反倾销压力。“多方合力,共同应对鞋类反倾销。这不仅是维护出口市场秩序,保护贸易公平竞争,稳定外贸出口的必然要求,也是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保增长、促就业政策的重大举措。”福建省进出口公平贸易局负责人说。
虽然对于抗辩热情早已有冷热不均之况,但在政府部门和行业组织的积极引导和帮助下,福建省鞋企还是及时调整了相关产业措施进行应对。福建省鞋帽进出口商会副秘书长表示,福建省鞋企纷纷转变内外销经营战略和思路,在海外办厂、开设专卖店、与国外鞋企合作、贴牌等措施,加快品牌扩张战略。具体的举措如下:积极开拓除欧洲外的海外其他市场,如美国、日本及拉丁美洲国家等;对产品的种类进行改进,减少皮鞋生产量,而主要生产人造革或者纺织面料的鞋;一些较具规模的企业则积极同意大利、德国等欧洲国家的皮鞋生产商合作,在本地设厂;或者在东南亚及非洲等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的国家设厂,如:晋江国辉鞋业在越南设厂,宝峰鞋业拟在印尼设厂,近期还将赴菲律宾、越南等国考察。部分外销量大、经济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则更愿意采取与进口商沟通协调,适当分摊反倾销税,扩大出口量,转移市场等办法来减少损失。而“富贵鸟”“安踏”“特步”等企业则把经营的重心转到内销。
“虽不是根本解决之道,但是在欧盟反倾销期间,鞋企的外贸进出口基本上处于发展状态。”潘仰铮如是说。事实证明,福建鞋企的这一些应对策略和战略举措,取得了成效。据福建省外经贸厅的最新统计,今年以来,福建省外贸进出口一直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态势,前9个月,累计实现进出口572.3亿美元,累计出口增速居全国第三位、十大外贸省份第一位。其中鞋出口39.78亿美元,同比增长1.9%。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我国制鞋业与欧美制鞋业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一是没有形成有影响力的国际品牌。尽管已形成如“奥康”“富贵鸟”等在国内市场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民族品牌,但距离国际品牌还有一定差距。二是没有形成完善的国际营销网络。目前品牌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布局以“点”为主,即设立专卖店,但因专卖店数量少,导致信息不畅。三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设计理念和手段落后,人才匮乏,资金投入不足。优质原料、核心技术以及市场营销等增值较大的部分主要依赖海外,在相当程度上制约着中国鞋业的发展。四是出口产品附加值低。出口数量大但价格低,出口企业多但规模小,来料加工多但自有品牌少。五是信息化水平不高。生产过程管理信息化程度较低,大量的数字计算、物料核算、货物流动、资金往来等多由人力完成。
另外,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低迷,出口增速放缓,人民币升值及生产原材料价格上涨诸多因素,中国鞋在海外市场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寒流。
除了受到国内鞋业普遍弱点的困扰,福建的鞋行业也有一些自己的“软肋”。福建省鞋业行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陈践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道,长期以来,由于产品市场和金融市场相对封闭,加上关税保护,国内长期短缺经济所形成的卖方市场,使得福建许多鞋企尚未真正上规模,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都没有上台阶。很多鞋企还存在产品严重单一的缺陷,产品检验能力也较低,由此产生的后果是福建鞋业抗风险的能力非常低。
他认为:目前,消费者越来越理性消费,有更加健康、安全的保护意识,国家对于鞋类技术规范和检验标准也越来越高。企业如果不引起重视,可能就会吃大亏。因而,福建鞋企应该做好企业自身修炼,以科技创新产品带动企业快速发展;做大、做强,突破目前企业发展的瓶颈。企业应联合相关行业专家积极开展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项目合作,提升产品质量把控水平,建立起企业自身健全的质量管控设备、人力系统,从产品根源上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而福建鞋帽进出口商会副秘书长潘仰铮则指出了福建鞋企在打造自主品牌方面的“隐忧”。他认为靠转移阵地或贴牌等方式,并非提高福建鞋企应对国际贸易摩擦能力的根本途径。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的鞋产业工艺制造技术已比较成熟,但是我国鞋企在鞋的创意设计和开发能力上比较薄弱,不利于自主品牌的做大做强。因此,福建应整合现有鞋业资源,并鼓励有潜力的鞋企做大。有实力的企业应加大产品研发的资金和人才投入,努力使企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提高产品竞争力。省外经贸厅负责人也表示,从长远来看,福建鞋类等产品出口除了加大研发力度,还应当大力发展自主品牌,在市场开发上还应加大对东盟和非洲等新兴市场以及国内市场的开发力度。
据中评社评论文章,中国企业要想在与保护主义势力带来的重重贸易障碍下求得生存与发展的空间,除了对外积极参与反倾销调查,还必须注重产品的品牌意识、科技含量并创新营销策略,走出依赖低成本的劳动力进行盈利的发展模式,才能真正突破欧盟的反倾销壁垒,创造出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