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内容是安排教学内容的基本线索,是教学的最大资源,但不是教学的全部,因为你必须寻找其与教学现实的结合点,从内容、结构等方面对教材内容进行“二次规划”。如何规划呢?
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内容进行有目的的重新筛选与整合,包括新编、增删与调整教材内容。
教材内容:采用从正多边形到一般多边形。从三角形到多边形这一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归纳结论。
教材分析:教材上面的处理有其合理性,但具体操作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如,第一,学生总有疑惑,给出的两个图形是相似的吗?为什么呢?第二,探究它们对应角和对应边的关系时只能通过度量(还未学三角函数),量出的结果常常会显得非常尴尬。
教学内容的新编:借助多媒体,出示比例尺不同的两幅中国地图。
a.在两幅地图上分别选取北京、长沙、台北三个城市,将这三个城市用线段连结起来得到大小不同的两个三角形,提出问题: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吗?与你学过的有关地理知识联系起来,这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有什么关系?
b.在两幅地图上分别选取四、五个城市,画出相应的四边形和五边形。提出问题:这两个四边形(五边形)相似吗?它们的对应边和对应角有什么关系?
c.总结出“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比相等”,进而得出“如果两个多边形满足对应角相等对位边的比相等,那么这两个多边形相似”。
评价:显然,教师没有机械地用教材内容,而是根据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借助比例尺不同的两幅地图,研究两幅地图上几个城市围成的多边形间的关系,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上,研究有趣的、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便于学生真正理解相似多边形的性质,使难点得以突破。
提示:在整合教学内容时,你始终要有一种意识:要选择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或关心的素材、情境来作为教学内容,把知识的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从中感悟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对教学内容序列进行调整主要可采用这样一些方式:直线式、螺旋式、自上而下式或自下而上式。
a.直线式编排教学内容。直线式编排教学内容是把教学内容转化为一系列能力目标,然后将这些目标按照从较简单的辨别技能到复杂的问题解决技能的顺序,对全部教学内容按等级来排列。
b.螺旋式编排教学内容。螺旋式编排教学内容是将同一主题的教学内容按照由易到难螺旋上升的顺序而编排的。其特点是随着学生理解的加深,逐步扩大内容的广度,增加内容的深度和难度。
c.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式编排教学内容。“自上而下式”是先呈现整体性任务、显示知识的概要,然后进行精细化处理,从概要中找出细化的教学起点展开内容,再从展开的内容中找到二级细化的教学起点,依次呈现一系列细化序列,细化的复杂程度和精细程度随着教学进程而逐渐加深。“自下而上式”是先找到教学起点,即从基本子概念、子技能的学习出发,然后采用“逐步生长”的策略,逐渐扩展知识范围,逐渐学习到高级的知识技能。
以形成结构化、层次化的认知结构为最终目标和总的设计原则,并以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结构化可采取两种策略:一是根据学情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或组合,加强教学主题之问的整合,使之尽量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二是当一节或一章内容结束时,及时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联系以往相关知识进行整合,形成新的结构,使之与原有认知结构一体化。
如母体字“青”,繁衍、派生出“清、情、请、睛、晴”等,形成一个字族。《小青蛙》就是这一字族编成的字族文:“河水清清天气晴,小小青蛙大眼睛,保护禾苗吃害虫,做了不少好事情,请你保护小青蛙,它是庄稼好卫兵。”
评价:新教材生字随课文出现,一篇课文中出现的生字,无论在“音”、“形”还是在“义”方面都没有“嫡系”,这给学生记忆和理解造成一定困难。在教学中,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进行分类识记,把新学习的生字与学过的字联系起来,并从字形、字音上加以区别,这就是帮助学生把知识结构化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