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国内众多轮胎企业来说,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在今日向奥巴马提交关于输美轮胎特保案的最后建议,将决定自己已经皱了两个月的眉头是否可以暂时得到舒缓。而该建议也将成为奥巴马总统最终是否决定实施特保措施的风向标。
今年4月20日,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USW)代表国内13家轮胎工厂1.5万名工人,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提出对我国输美消费轮胎实行配额限制的特殊保障措施。6月,ITC对于这一诉求给予了积极回应,初步裁定对进口的中国轮胎在三年内分别实施高达55%、45%和35%的特别关税。新裁定一出,立即在国内轮胎行业引起轩然大波。此后的两个月中,商务部、中国橡胶协会相继派代表团赴美开展游说行动,加之美方企业出现的种种支持迹象,是否表明中方胜出的形势正在渐渐明朗?
作为轮胎生产和出口大国,2008年我国的轮胎产量达到3.5亿个,其中40%的产品出口,约1/3出口到美国。美国目前对其执行的进口关税约在3.4%-4.0%之间,因此当6月29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裁定对中国轮胎采取特保措施,提出了对乘用车、轻型货车用中国制轮胎征收三年特别关税的方案,即第一年至第三年额外征收的关税分别为55%、45%、35%后,国内多家企业均表示始料未及并一致认为若该措施通过,那么我国轮胎企业将损失巨大。
根据中国橡胶工业协会秘书长邓雅俐的估算,届时中国轮胎出口损失将达到11亿美元左右,同时还将波及国内轮胎产业及相关上下游产业的生存和发展,影响约10万工人就业。
而这一裁定,还要从4月20日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的一份申请说起,该协会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对中国输美商用轮胎的特殊保障措施案申请,要求美政府对中国出口的用于客车、轻型卡车、迷你面包车和运动型汽车的2100万个轮胎实施进口配额限制。9天后,委员会在联邦纪事上公告启动对中国轮胎产品的特保调查。对此,我国政府表示强烈不满并坚决反对。
但调查的结果与国内企业所希望看到的相去甚远,6月18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对中国乘用车及轻型卡车轮胎特保案做出肯定性损害裁决,认定中国轮胎产品进口的大量增加,扰乱了美国内产业市场。于是特别关税方案随即而出。
在这起特保案的进行过程中,国内轮胎业人士均认为中方胜出的最大阻力便是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对于他们申请对中方进口轮胎实行特保措施的原因也便开始引人关注。而他们的理由则是中国轮胎进口货值从2004年至2008年增长295%,期间美国本土生产的轮胎市场份额下降25%,约有5100名美国轮胎制造业工人因此失业。北美钢铁工人联合会主席LeoGerard则认为每年4600万个中国轮胎进入本国原本已经萎缩的市场后,使自己的轮胎业面临崩溃。
而对于美方的裁定,中国橡胶工业协会给出了明确回复——输美轮胎与美国国内生产的轮胎不存在直接竞争关系。中国橡胶工业协会会长范仁德表示:“美国国内生产的轮胎主要为美国汽车制造商配套,而中国的出口轮胎主要在美国的低端零售市场销售。”因此彼此并不构成直接竞争,而且美国轮胎生产商大多数已放弃了低端零售市场,以谋取更高的利润。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方轮胎企业代表团驻美高级顾问也认为从中国进口的轮胎和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