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肌肉的物理特性有伸展性、弹性和粘滞性。其中粘滞性与温度的变化
有关系。体温升高,粘滞性下降;体温低时,粘滞性升高。
3.骨骼肌的收缩按其长度的变化可分为缩短收缩、等长收缩和拉长收缩。
而具体的收缩形式又有向心收缩、离心收缩、等长收缩和超等长收缩等。
(1)向心收缩,张力大于阻力,起止点互相靠近,肌肉缩短。例如仰卧
起坐时,人体由仰卧位至坐位腹直肌是向心收缩;持哑铃臂前屈肱二头
(2)离心收缩,张力小于外力,起止点相离,肌肉拉长。例如仰卧起坐
时,人体由坐位至仰卧位时,腹直肌是离心收缩;持哑铃臂前屈再复原,
(3)等长收缩,张力等于外力,肌肉收缩但长度不变。例如蹲马步、十
(4)超等长收缩,肌肉先做离心式拉长,继而做向心式收缩的一种复合
式收缩形式。例如跳深练习时股四头肌作,游泳时的划臂动作肱二头肌
1.需氧量是指机体为维持某种生理活动所需要的氧量。通常将单位时间
内机体能够摄取并利用的氧量为摄氧量。真稳定状态时机体吸氧量和需
氧量保持平衡。假稳定状态时,已达到并稳定在大吸氧量水平,但仍
2.大摄氧量是指人体在进行有大量肌肉群参加的长时间剧烈运动中,
当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达到人体极限水平时,单位时间内(通
常以每分钟为计算单位)所能摄取的氧量,也称大耗氧量。它反映了
机体吸入氧,运输氧和利用氧的能力,是评定人体有氧工作能力的重要
指标之一。影响大摄氧量的因素主要包括心脏的泵血功能和肌肉利用
氧的能力。其中,心脏的泵血功能称为大吸氧量的中央机制,肌肉利
3.血乳酸出现急剧增加的那一点(乳酸拐点)称为“乳酸阈”,这一点所
对应的运动强度即乳酸阈强度。它反映了机体的代谢方式由有氧代谢为
1.状态反射是头部空间位置改变时反射性地引起四肢肌张力重新调整的
一种反射活动。例如,在做体操的后手翻、空翻及跳马等动作时,就是
2.翻正反射是当人和动物处于不正常体位时,通过一系列动作将体位恢
复常态的反射活动。例如,体操运动员的空翻转体,跳水运动中转体及
篮球转体过人等动作,都要先转头以带动身体使动作迅速协调完成。
3.旋转运动反射是人体在进行主动或被动旋转运动时,为了恢复正常体
位而产生的一种反射活动。例如,在弯道上跑步时,身体向左侧倾斜,
将反射性地引起躯干右侧肌张力增加,以保持身体姿势。
4.直线运动反射是人体在主动或被动地进行直线加、减速运动时,即发
生肌张力重新调配恢复常态现象的反射。例如,人从体操器械掉下来时
1.磷酸原系统,供能在 6—8秒时达到大值,一般在 10 秒内耗尽。如:
2.酵解能系统,供能在 30秒-2 分钟左右时为供能高峰值,如:200米跑、
3.氧化能系统,维持运动的时间较长(糖类可达 1.5-2 小时,脂肪可达
1.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是指局部皮肤或黏膜完整,无裂口与外界相通,损
伤时的出血积聚在组织内,这在体育运动中为常见。常见闭合性软组
织损伤有:挫伤、肌肉肌腱拉伤、关节韧带扭伤、滑囊炎、肌腱腱鞘炎
(1)早期(损伤发生在 24—48 小时以内)处理原则:制动、止血、防
肿、镇痛及减轻炎症。处理方法:冷敷、加压包扎并抬高伤肢;外敷新
(2)中期(损伤发生在 24—48 小时以后)处理原则:改善局部的血液
和淋巴循环,促进组织的新陈代谢,加速淤血和渗出液的吸收及坏死组
织的清除,促进再生恢复,防止粘连形成。处理方法:理疗(热疗)、按
摩、针灸、痛点药物注射、外贴或外敷活血、化瘀、生新的中草药。
(3)晚期处理原则:恢复和增强肌肉、关节的功能。处理方法:以按摩、
理疗和功能锻炼为主,配合支持带固定及中草药熏洗等,对有瘢痕和粘
2.开放性软组织损伤是指受伤部位皮肤或黏膜破裂,伤口与外界相通,
常有组织液渗出或血液自创口流出。这类损伤的处理原则是:及时止血
和处理创口、预防感染。先止血然后再处理伤口(清洗、消毒、缝合、
包扎、消炎)。体育运动中常见的开放性软组织损伤有擦伤、切割伤、刺
1.环形包扎法适用于头额部、手腕和小腿下部等粗细均匀的部位。
2.螺旋形包扎法用于包扎肢体粗细相差不多的部位,如上臂、大腿下段
3.转折形包扎法用于包扎前臂、大腿和小腿粗细相差较大的部位。
4.“8”字形包扎法多用于包扎肘、膝、踝等关节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