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洲出任国美电器[2.42 1.68%]总裁,使其再次成为风口浪尖的人物。而有关王俊洲在“亲黄”与“亲陈”间的抉择,更像哥德巴赫猜想。
熟悉王俊洲的人告诉记者,他像极了三国时的魏延,精于战场上的搏杀,并身怀政治韬略。但直到今天,人们对于魏延是否真有反蜀之意仍然众说不一,甚至有历史学家认为,如果当年诸葛亮听从了魏延“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策,那么三国归晋的历史很可能就会改写。
在很多人看来,王俊洲的内心抉择微妙而难于把握。2001年加盟国美的王俊洲,在国美的快速成长期立下汗马功劳,并以卓越“战功”获得黄光裕近乎直线式的提拨,先是业务中心总经理、华南大区总经理及战略合作中心总经理,继而在2006年11月起担任集团执行副总裁,成为名副其实的业务一把手。
“这一过程建立起来的感情与恩情,是绝难走到事物的反面。”
但也有人认为,恰恰是因为王俊洲拥有职业经理人的“理想”,加之目前自己成为持股股东,也使在公司利益与大股东利益发生冲突时,顺理成章会坚持公司利益第一位的原则。
于是,对于万般皆可能的局外猜测,总结下来大概有三:第一,王俊洲忠实的是自己作为职业经理人的理想,做大做强公司,在情上照顾老东家黄光裕,而在法上顺应配合陈晓;第二,王俊洲真正忠实的是自己的老东家,表面上配合陈晓,背后暗中布局,等待黄氏归来;第三,在陈晓的“统一战线”策略之下,归附陈晓,以便更好地施展自己的抱负,虽然不会直接开罪老东家,也没有理由得罪昔日首富。
真实的证据是,在王俊洲背后,黄光裕曾精心布局了他的权力结构。
胡刚告诉记者,黄光裕曾授意他按照清朝军机处的议事及决策规则设计国美集团的“决策委员会”,在决策委员会中,同样也有“七大臣”,其中就包括王俊洲、魏秋立、周亚飞等。
“国美各项重要决策,基本上都出自决策委员会,黄老板80%的权力都授予了决策委员会。”
“所以,从本质上来看,‘七大臣’是国美电器的核心高管,从黄光裕出事至今,七大臣还未有一人离开国美,很大层面上显示了国美权力结构的稳定性,而只要‘七大臣’联手,其他人将很难渗透或逐个突破。再加上在国美内部,十几万员工中应该有上千人受过黄光裕亲手提拔,这些人是更难以突破的基底。”
不止如此,仅从王俊洲本人来看,惯于一线冲杀的他,在国美上下有很多是他提拔之人。“事实上,陈晓2006年孤军进入国美之时,国美已完成了其快速发展的阶段,各个关键岗位的人员已基本部署完毕,在陈晓之前,王俊洲实质上是国美业务方面的第一负责人,即使陈晓进入执掌总裁大权,但在经营层面的真正控制力仍掌握在王俊洲之手。”
在张伟看来,“此次换帅之说,不过是陈晓拿掉了总裁的虚名而已,而实际上一直身担业绩重责的王俊洲,也不会轻易因为一个名头的变换,就成为砧板上的肉。”
在“去黄”与“留黄”的种种猜测之中,原有的权力结构,已经成为除股权之外,对控制力争夺最有影响力的元素。也正基于此,知情人士告诉记者,“陈晓要真有控制权的野心,他至少需要5到10年时间去蚕食这一原有的结构,而对于创始人留下的影响力,要想彻底抹去,恐怕将更加困难。”
胡刚认为:“一旦国美去黄化成功,创业企业家容易加强警惕心,甚至走向专权的极端,在某种意义上反倒会影响中国公司治理的有效推进。”这或许是当今国美举措在社会意义上的深层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