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机构是仲裁协议的实质要件之一,由于仲裁有机构仲裁与临时仲裁之分,仲裁机构从广义的意义上来说,既包括仲裁委员会或仲裁院,又包括仲裁庭,所以,仲裁法律或仲裁规则对在不同条件下仲裁协议的要求是不同的。在机构仲裁条件下,作为仲裁协议内容之一的仲裁机构是指常设仲裁机构,一般称为仲裁委员会,其是一种固定性的仲裁组织,有自己的名称、住所和章程,有必要的财产,有自己的办事机构和仲裁规则,有聘任的仲裁员。而在临时仲裁条件下,仲裁机构则是指临时仲裁机构,即临时仲裁庭,其是由双方当事人直接指定仲裁员组成临时仲裁庭,对案件的裁决终结后即自行解散。在国际商事仲裁实践中,机构仲裁与临时仲裁都是被承认的仲裁方式,机构仲裁以较规范的仲裁规则,成熟、稳定的专家仲裁队伍以及良好的程序管理服务为其优势,而临时仲裁则以灵活的方式、快速的进程以及较低的费用为其特点。两种不同的仲裁形式在仲裁解决纠纷的过程中发挥着共同的作用。但是,相比较而言,机构仲裁被更广泛地采用,仲裁实践中绝大多数案件也是由常设仲裁机构进行审理的。
我国只承认机构仲裁,不承认临时仲裁。在仲裁实践中,如果对仲裁机构的选择不明确或不准确,只要能从仲裁协议的文字上推定或判断出当事人的选择,或者从一方当事人的行为选择上推定或判断出当事人的意愿,应认为该仲裁协议有效。
比如,当事人约定所发生的争议“由北京市仲裁委员会仲裁”,尽管“北京市仲裁委员会”不存在,但却从中可以判断出双方当事人的意愿是由北京仲裁委员会仲裁;若当事人约定“由中国贸易会仲裁”,也可以推定其本意是由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至于是在北京仲裁,还是由深圳分会在深圳仲裁,或是由上海分会在上海仲裁,则由申请人选择,以首先提出选择的仲裁机构为准。如果双方当事人约定,发生争议后,“交由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温州分会仲裁”,应视为由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在温州进行仲裁。该仲裁条款有效。
最高人民法院1996年12月12日答复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同时选择两个仲裁机构的仲裁条款效力问题的函”中指出:如果当事人双方约定“在北京,则提交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在瑞典,则提交瑞典斯德哥尔摩仲裁院进行仲裁”,那么,只要一方当事人以其行为选择了约定的仲裁机构之一申请仲裁,就应肯定双方当事人在仲裁协议中对仲裁机构的选择达成了一致,仲裁协议当然可以作为申请仲裁的依据。因此,如果当事人达成的仲裁协议中同时选择了两个仲裁机构,且对仲裁机构的约定是明确的,则该仲裁条款是可以执行的。当事人只要选择约定的仲裁机构之一即可以进行仲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