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各高校陆续开学。清华大学拉起“家长止步”警戒线,提倡学生独立报到的举措受到公众热议。有人认为这是大学新生迈出独立生活的第一步,很有教育意义;有人则指称,尽管举措初衷很好,但形式未免略显“简单粗暴”。
鼓励大学新生独立报到绝非新鲜事儿。近年来,高校为此可谓费尽心机,有的不再在火车站校车接送,用“强制疗法”给大学生“断奶”;有的采取“怀柔政策”,给独立报到的新生以物质奖励。其实无论哪种方式,都与清华大学的“家长止步警戒线”殊途同归——帮助学生从心理“断奶”,培养独立意识,树立独立品格。
将独立报到作为“大学第一课”,不是下马威,也不是宣传炒作,而是不得已。这是不得不进行的、迟来的教育。
回顾以往,初进校门,家长们爬上爬下地铺床单、挂蚊帐,孩子们却在旁边玩手机、闲聊天;入学一周,攒下来的衣物全部打包寄回家,等家长洗好后再寄回来……凡此种种,令人忧心忡忡,已经成年的学生们,独立生活尚且困难,独立品格的养成更是无从谈起。迟来的独立报到,折射的其实是教育之缺。
迟来的独立教育,首先折射的是家庭教育之缺。自主规划时间、自我情绪控制和生活自理能力,本在学龄前阶段就应培养,但遗憾的是,小到吃穿,大到择校,孩子的一切均有父母设计。本该在家庭教育中完成的独立和自主能力的培养并未完成。
迟来的独立教育,折射的是学校教育之缺。独立品格的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使命。不依赖他人、不随波逐流,这些都应该在基础教育阶段完成。但遗憾的是,现在很多中小学整日忙着对学生分数进行考量,却忽略了对独立人格的塑造。
迟来的独立教育,还折射了社会教育之缺。如果一个国家的年轻人到了成年,还如此依赖父母,就需要反思是否这个社会的大环境里缺少了独立的文化基因。
因此,尽管迟来,但大学的独立教育却必须为之。当然,大学生独立性的养成,终究不是独立报到那么简单。独立人格的养成还要依赖系统的教育和环境的浸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