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塑化剂比三聚氢胺的毒性大得多,极易致癌。台湾黑心生产厂商违法添加塑化剂造成多家运动饮料、果汁、茶饮料出问题,已引发岛内民众的担忧。有报道说,由于13至18岁正值发育期的青少年是最爱喝运动等饮料的族群,许多家长担心孩子以后无法传宗接代。对此,台湾“卫生署食品药物管理局”作出说明,“据国外研究推论,成人每天喝浓度15ppm的问题饮料,即天喝10公升(约29瓶)才会出现睪丸萎缩等症状”;有关学者也表示,“DEHP代谢快,一两天即排出体外,民众无需过度恐慌”。
近年来,大陆食品安全频频亮起红灯,对此台湾有人幸灾乐祸,也有人对台湾产品甚自豪。次台湾出现如此大范围的食品安全问题,大陆人士不必以五十步笑一百步的心态对待之。相反,对台湾饮料食品等验出塑化剂问题,大陆方面应由此引起重视。据报道,台湾的塑化剂已流向东南亚、香港以及上海等地。对此,大陆方面要注意以下三问题。
一是赴台湾旅游的大陆民众要多了解台湾食品发生问题的相关信息,以避免买到不合格的产品。近两年大陆民众到台湾旅游的人数不断增加,去年就有近300万的大陆民众赴台旅游,因此赴台湾旅游的大陆民众尤有必要了解相关信息,以维护自己的消费利益。台湾产品在大陆民众心目中的印象相对较好,但并不表示台湾产品全无问题,这些年也不时爆出一些“黑心产品”的新闻,因此赴台湾旅游的大陆民众对台湾产品切不可盲目崇拜,在台湾买台湾货最好还是要“货比三家”,作些调查研究,以免上当。
二是大陆要加强对台湾输往大陆产品的检验检测,尤其是涉及上述问题类食品的检验检测,以维护大陆消费者的利益。多年来两岸贸易持续增长,去年两岸贸易量高达1400多亿美元,而ECFA于今年元月起实施,台湾向大陆输出产品量会越来越多。食品直接涉及到人们的生命安全,为此大陆尤应加强对输入的台湾食品的检验检测工作,以确保大陆消费者的利益。
三是两岸要加强食品安全检验检测的合作,共同为两岸民众把好食品安全关。近几年来两岸各自陆续有食品问题出现,如何保证食品的安全性,两岸有关部门应按已签署的两岸食品安全协议,加强合作,交流经验,协同查验,共同为维护两岸民众的食品安全而努力。 (刘国奋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