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完题目接下来就是去读材料,基于前面审题得出的结果,对材料进行处理最终得出答案。处理的方法有很多,这里给大家简单介绍两种。针对找到信息点但不会抄的这种问题呢,我们大可以利用删的方法去处理,一般申论材料中需要大家用自己的话总结的内容很少,用删的方法就可以。那删,到底是要删些什么内容呢?第一是删无关,简单来说就是要什么给什么,这是申论答题的特色,与答题要素无关的内容都可以删掉。第二是删多余,删除一些不影响句子意思表达的词语,比如起形容作用的形容词、频度副词、定语等等,还有那些没有什么实际含义的语气助词。只要不改变句子原意,这样的词语都可以删除。第三是删具体,有的时候材料里就给你一堆数据或者一大堆案例,最后给你来个总结,像这种情况,那些案例或者数据就可以直接删掉,只保留总结句即可。在这一步,大家需要明确的一点就是知道什么该删什么不能删,学会抓大放小,不要想着胡子眉毛一把抓,这样就失去了逻辑性。
这是关于删的一些方法,就给大家说到这里,接下来就了解下归纳的一些基本方法,其实概括对大家来说也不是很难,但是在归纳的过程中可能有很大一部分同学会出现失误,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不知道怎么归纳,面对归纳总是无从下手的感觉。首先我们要理解什么叫归纳,按照事物的特有属性对概括出的要点分别归类,使之有条理。简单来说就是分类分条,把相同含义或者相同类别的两个或多个要点放一起,就像把苹果和梨放在水果那一堆,黄瓜和西红柿放在蔬菜那一堆一样,把我们通过读材料找到的要点分门别类的安排好,这样才叫有逻辑。那我怎么归纳呢?看看题目和材料是怎么说的,有的时候它想让你怎么分已经在材料或者题干中提醒过你了。最好的还是按照事物的特有属性去归纳,这种涉及到材料的深层逻辑,可以使用主体分析法或者维度分析法,比如个人、家庭、企业、集体、国家、。
最后,往答题卡上誊抄答案的时候,注意不要乱画乱涂。还有一点点需要大家注意的小问题,千万不要进入归纳的误区。不是每一道题都可以用套路的,套路虽好,但终归还是有一些不适用的地方,所以尽量去自己尝试着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