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考生一直觉得,自己的答案写的太"没文化",看起来白话连篇,不具备政府视角,答案显得稚嫩和业余。事实上,参加申论考试的考生普遍都是没有相关工作经验的年轻人,缺少积累和政治高度是很正常的。但是,申论材料中常常给我们一些现成的有深度、很专业的表述,考生模仿这些表述去写答案,也能让自己的答案变得"有文化"起来。不信,就来看看下面的例子。
城市水系管理处有关人士表示,此次亮化工程,将重点解决周边生活区较多、但缺少照明设施地段的照明问题。
城市水系管理处负责人表示,在便民提质工程中,将结合水系实际,紧紧围绕解决市民反映的重点、热点问题,大力完善服务设施建设。
这篇材料共有2 5 个自然段,共计1 900 多字, 讲的是 S市水系管 理所做的具体工作,题目需要考生用1 50 字概括归纳该市做了哪些措施。怎么样?是不是像大海捞针?
事实上,仔细看材料不难发现,材料中涉及路灯相关的信息,用" 亮化工程 "一词总结,涉及到公共设施如停车场、厕所灯,用了" 便民提质工程 "一词,那么模仿材料中现成的表达方式,前文与城市绿化相关的信息点,可以整合成"绿化工程"一词,而后文与城市管理相关的信息点,也可以用"城市管理工程"一词整合。这样 "借力打力",从材料中灵活摘抄 的答案是不是既专业,又不需要事先的积累呢?
申论考试作为一门选人用人的重要测试,有着很固定的选拔标准和游戏规则,考生只要能够理解出题人的意图,从题干、材料中都会得到解题的秒杀技巧。你,学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