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里经常蔓延着各种小道消息。有意思的是,英文中“小道消息”与“葡萄藤”同义,是不是还挺贴切?可以肯定的是,这株“葡萄藤”上结得最多的“葡萄”是关于薪酬的:邻桌的张三工资怎么被降了一级、市场部的Mary奖金不知是咱们多少倍……
快到年底了,藤上结得最大的那颗,自然是“年终奖”。尽管在大多数公司里,年终奖和工资一样被要求保密———员工不能打听别人的奖金,也不能随意公开自己的情况,但这哪里能制止“葡萄”的滋生。传播此类消息的还被封为“消息灵通人士”,有着“万民拥戴”的地位。
但“消息灵通人士”也得有信息源才能开工,这不,你才从财务室出来,手上还沾着年终奖的钞票味,他们已经瞄上你了,正伺机向你下手———“今年的年终奖好像没有去年多嘛!”
我曾经在一家合资企业工作,按照外方的要求,工资实行“模糊发放方式”。起初员工还能自觉遵守游戏规则,但时间久了,“暗箱操作”变成了“公开的秘密”。总有那么些人热衷于打听,虽然公司规定,私自打探他人工资,每发现一次,罚款300元,但这却只能让那些人的道行练得更高———亲耳听见一位资深秘书有一搭没一搭地和新进的技术人员闲聊,最后,那位秘书居然以她的经验,老到地猜出了技术人员的月薪,大概是怕背上“违反员工守则”的罪名,小伙子连忙否认,资深秘书从鼻子里“哼”出了不屑。
所以啊,在“火眼金睛”面前,还是不要刻意保密的好———都是老百姓,彼此能有多大的差别,实在没有必要为了维护一点所谓的隐私而得罪别人。大不了告诉他一个约数,哼哈一下也就过去了,不必很当真。
你以为自己不说就能为年终奖保密?拜托,别那么天真了。你不说,就能保证发给你钱的人也不说?保密工作做得再好,总瞒不过把钱从公司账上提出来,再加到个人账上的财务吧!财务人员近水楼台,对公司上上下下人员的收入知道得一清二楚。
“我一天到晚跟账本较劲,差一分钱账都没办法轧平,辛苦得眼睛都绿了,倒还没那个只会描眉画唇的女人拿得多。”“那人也太老实了,这一年活没比别人少做,怎么也才拿那么点儿?”她这么一自怨自艾、打抱不平,再在不经意间透露出去,你那点小秘密还想守得住!
总有好事者对打探别人口袋里的钱有着强烈的欲望,通常采取的策略是,在人们放松“警惕”时,如午休、闲聊、聚会时分,用不设防、不带任何目的性的口吻开始发问:“我今年年终奖只拿到5000多,比去年少了一大截,你呢?是不是咱们公司运营出了问题?”
既然人家都卖了一条情报给你了,你怎么着也得投桃报李吧!有同感的更加无所顾忌和盘托出,不敢苟同的也会通过自己的例子来论证一二,而后,这些消息就会被迅速扩散。
去年在一家台资公司做教练时,碰到过这样一件事。那天,人事经理向我诉苦,说他正为一件事头痛:仓管部课长不知怎么知道了制造部课长的年终奖比他高1000元,非常气愤,此后一直刁难他。
“从工作时间的点数来分析,你的点假设为4.5点,而制造部课长只有4点。”得到他的肯定后,我接着问:“如果再从‘工作责任’的角度来分析,是你发错料的损失大?还是制造部课长制造出次品的损失大?”仓管课长毫不犹豫地说:“当然是制造部课长大,我发错料只是时间上的浪费,而他不但浪费了时间,而且还浪费了材料。”“你发错料所浪费的时间点数假设为3.5点,制造部课长也为3.5点,但他浪费材料的点数可以是6.5点,单从‘工作时间’与‘工作责任’之和,他明显多了你6点,如果将这些点数换算成年终奖,他比你多1000元是不是合情合理?”仓管课长心服口服了。
所以,公开年终奖并不是什么会引起轩然大波的事,只要高得在理,低得有据。
如果对方年终奖肯定不低,我会和盘托出,让他小小地满足一把;如果对方的年终奖不太高,我会顺着他的意思打打马虎眼,哦,和你相差不多。这倒不是狡猾,要是因为一句不得体的话,坏了朋友的兴致,实在没有什么意思;如果有人存心想来炫耀,我偏不回答,给他吃个软钉子;而如果是同行为了跳槽来打听,我还是会老老实实地告诉他,否则不是害了人家么。
对家里人也是一样。对先生,稍稍打点折扣,让他男子汉的虚荣心得到满足;对父母,则要报得高一点,这样他们才不会在收到我送的礼物时又罗嗦:“辛辛苦苦赚来的,别那么浪费。”
去年公司只给少数几个员工发了年终奖,我是其中之一,但数额很小。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发给我,老板曾在全体员工大会上说,今年情况不好,就不发年终奖了,可能是因为我们这个部门的业绩还算不错,但那也是整个团队努力的结果啊,不该只奖我一个人的。但给谁发不给谁发,那是老板的事,我当然不能多说什么。
公司规定,员工收入是保密的,所以我绝不会去宣扬我拿了年终奖,反而是老板当着大家的面说了好几回“大家都没年终奖,就你拿了,要怎么怎么样”的话。工作中有问题的时候,老板也说“你可是拿了年终奖的”,似乎年终奖是万能的,有它在手,所有的客户都应该抓得到似的。更麻烦的是,这种宣扬方法闹得我和其他员工关系非常紧张,怎么说的都有。
要么一概保密,要么统统公开,否则,这样的年终奖拿在手里太烫手。
领导的桌子旁贴着这样一句话:一个成功的经理如同一个具有娴熟技艺的人分蛋糕,能使每个人都以为自己获得了最大的一块。据说这话来自西方经济学界,领导拿它当座右铭,落实在具体行动上,就是很早就在我们单位实行了年终奖保密制度,后来,又将年终奖拉开了档次。
虽然领导费尽心机,做到业绩与年终奖挂钩,但业绩与年终奖如何挂钩,这个“游戏规则”始终没有公布,所以也无法使每位员工心服口服。拿得多的人积极性固然高,但也打击了一大批年终奖处于中等水平或拿得少的人。加上一些人不太有保密意识,喜欢在班车上议论年终奖,再经人添油加醋传开去,难免搞些是非出来。
有一次,和我同住一个宿舍的同事旁敲侧击,打听我拿了多少,看在同屋的份上告诉了他,不过还是小心翼翼地瞒掉了3000元。没想到,即便如此,他的脸色还是马上变了,此后一段时间说话都不冷不热的。
所以啊,拿“贫富不均”的年终奖就该保密到底,免得“人比人”比出差距来伤了和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