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法者自身素质能力不足。大多数执法者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不能科学的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很多执法工作者不是政府工作人员,是政府所购买的"社会服务",而政府在实际购买"社会服务"的同时,一是没有仔细甄别;二是存在一定程度上有权谋私的行为,导致其服务质量是无法完全保证的,所以出现了很多不规范行为。毕竟很多"临时工"是不会有政府那足够强的"责任心"与"服务意识"的,及时服务不周到也不担心自己"饭碗"会掉的问题。
执法权赋予权限过大。每当出现城管该不该、能不能没收摊贩物品时,就会涉及到执法者有没有执法权、执法权中是否有没收物品权问题,以及在行政执法过程中能不能直接行使行政处罚权利。为了方便执法,避免一刀切,在实际行政处罚过程中,政府一般会赋予行政执法机关一定的自由裁量权,其权利的裁量大小是执法过程松紧的标准。"卖蔗翁"事件中,明显可见,其行政执法机关的自由裁量权过大。
缺乏有效监管。执法谋私的现象一直是执法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其核心还是政府缺乏完善的管理体制,缺乏完善的监管系统,导致无人管、管不了、不好管的处境出现。而管理人员又不是政府人员的同时,更加依赖政府监管以规范行为,政府再疏于管理,会直接导致执法人员与政府管理利益相违背的现象。
群众法律意识不足。存在部分群众不理解政府执法行为,法制建设始终不够健全。想要执法通常,要做到"公正执法"的同时也要"全民普法",老百姓不懂法、不信法、不通法,自然会给执法队伍执法带来困难,会制造出更大的社会矛盾。而在基层普法工作中,我们还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到位,宣传不足、不够,很多群众都不知道执法标准、依据、内容。
社会集体意识的抵触。"城管"一词虎虎生风的同时也让人"胆战心惊",摊贩们基本都是以"躲"为主,暴露在网上的信息大多也是负面信息,让人们很难生出好感,在执法时都被带有有色眼镜,极大降低了政府公信力,从业人员都会失去荣誉感,执法过程陷入恶心循环。
社会基础设施不完善。很多小城市、城镇基础设施不完善,缺乏固定摊点,这种社会矛盾天然存在,且管理落后,垃圾问题、交通问题自始至终都存在,执法环境本身就很恶劣。在这方面,小城镇的"卖蔗翁"可能会比大城市的"卖蔗翁"更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