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职工下岗,首先是经济体制转换过程中的必然现象。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企业要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遵循效益原则,按市场规律办事,合理配置人、财、物。因此,富余人员的分离是必然的。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机制尚不健全,劳动力得不到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特别是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致使企业富余人员不愿也无法正常流动到其它领域就业,造成企业职工部分下岗。
第二,职工下岗也是企业经营机制深层次矛盾多年积累的结果。一方面由于重复建设使得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严重趋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激烈的竞争,优胜劣汰,使得一部分工厂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效益低下甚至濒临破产,造成部分职工下岗。另一方面,不少企业盲目扩大规模,急于求成,负债投资建厂,有的半途而废,有的建成投产后,企业难以还本付息,往往陷入困境,导致企业停产,职工下岗。
第三,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部分企业的产品、技术设备和组织结构已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需要调整的方向当然是高技术、低成本、技术密集型,不然企业就不能生存。这样,在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化过程中出现的部分职工下岗。
第四,是劳动力供大于求和质量上供不应求的矛盾造成的。八十年代以来,我国进入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的高峰期,劳动年龄人口总人口的比例明显上升。近几年,全国每年新增劳动力在1000万人左右,农村剩余劳动力跨地区流动3000万人左右。劳动力供大于求矛盾长期存在,在如此巨大的劳动力供给面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高素质的劳动力仍然十分短缺,劳动力的知识结构、技能结构不合理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种劳动力质量上的供不应求也将长期存在。新增劳动力绝大部分文化程度低,技能差,不适应企业发展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要求。
第五,是劳动力市场不完善与转变就业机制之间存在的矛盾造成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市场调节劳动力的供求和流动是一种必然选择,建立和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是解决就业问题的基本条件。目前我国的劳动力市场虽然有所发展,但还远不能适应彻底转变就业机制的需要。在发育不完善的劳动力市场状况下,劳动力供求双方都有可能受到各种外部制约而不能完全自主。这种矛盾产生的结果之一就是富余人员分离困难,就业岗位与劳动力之间出现脱节现象,企业职工下岗增多。
第六,观念滞后与实现就业之间存在着矛盾。观念滞后仍是当前影响就业问题的一个主要障碍,政府观念滞后影响就业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实施;企业观念滞后影响用工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劳动者就业、择业观念滞后影响其就业成功率。
第七,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与劳动力流动之间存在着矛盾。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制度还存在体制不健全、政策不配套、覆盖面小、标准偏低等不足,这些因素对劳动力的流动和配置有着很强的制约。
第八,企业出现下岗问题的主观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部分企业由于用人不当、管理不善,结果把企业搞垮了,职工不得不下岗。二是部分职工有业不就,认为工资少,工作累,主动下岗,部分职工靠国家、靠集体的依赖思想靠成了“就业懒性”。三是企业用工自主变成了企业用工自由。部分企业一面让大量职工下岗,一面非法招用农村和外来劳动力。四是个别企业负责人存有短期行为,不顾实际需要,大量招工,带资进厂,造成一方面有职工下岗,另一方面正在招工的怪现象。
造成当前企业职工下岗的原因,既有企业的主观原因,也有社会的客观原因。要解决企业职工下岗问题,必须从根本上,也就是针对以上主客观原因确定战略性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