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区别对待用户,或者叫运营这些用户吧。
对于早期用户,我的感觉是应该授权他们“定义早期产品的功能”。
我经常说,互联网产品的定义是产品经理、老板和用户一起定义的,而早期产品则更应该偏用户。
所以对“种子用户”我们需要更多地让他们参与到早期产品的设计和定义里面去,产品经理和老板要更多地倾听他们的声音。
中期的“主流用户”,则是更多地用爆点来引发大家的关注,让更多的用户通过现有的“主流平台”进入产品中。
主流平台包括BAT的渠道和一线的互联网消费级产品,比如微信、微博、QQ和百度搜索。
而对于信息流末端的落伍者,则要提升活跃度和付费率。一般来说,一款产品运营到生命周期的成熟期和衰退期,基本就是疯狂变现了。
落伍者常常容易被广告影响,所以要提升产品的变现效率和付费率。
用户就像17岁的女孩,眼神不好、没耐心、善变,但我们就是爱她。
早期用户尤其像17岁的女孩,她们代表着时尚的选择,有强大的传播能力,爱你的产品之后绝对死忠粉。
事实上,一款好产品成功前都是被17岁的女孩先喜欢的。
曾经有一款talkbox的产品,风靡在小女孩之间,后来微信出来替代了它;
陌陌的成功绝对不是屌丝男的贡献,而是17岁的女孩。
我想,你能想到的所有C端产品,如果没有打动17岁的女孩,都不能算成功。
我有时候真的会觉得,是这些女孩推动了互联网的发展。
她们很宅很懒,所以送货上门送饭上门,还可以上门美甲;
她们喜欢展示自己,所以我们做了很多社交和直播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