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运营,就是利用常见的工具,通过一定的分析方法,得到数据结论,去满足我们的要求。那么,除了统计表,还有哪些工具?
转化漏斗,也就是关键转化路径分析,可以发现问题。举个例子,大特保的注册页面路径转化漏斗。用户从首页过来,先访问了首页,又点击了注册页,注册页上有一个输入手机,获取验证码环节,最终到达注册成功页。这样一个简单的关键路径漏斗分析就可以观察起始阶段相关数据。
再举个例子,看看验证码环节,转化漏斗起到了多么大的作用。初始阶段,注册用户量在上升,很多人不会怀疑有问题。但是我们发现用户注册路径漏斗异常,在排除短信到达率问题后,追查原因发现有人利用漏洞恶意地刷验证码。最多的时候,一天被刷了七千多,但是第二天就发现了问题,并快速地把接口屏蔽了。由此可以看出数据运营是多么重要。
热力图,是一个很好的工具。我们的用户到达页面之后,主要的时间点、焦点聚集在哪个环节,感兴趣的频道、模块是哪些,也是通过热力图发现的。这个对产品的迭代来说是非常直观的参数。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点击率高的不一定就是本身的魅力,位置区域、图片、标题、内容、活动都会造成相应干扰。
跳出率和退出率的分析。我找了一个与滴滴合作的案例。这次活动的图包括活动说明有三四屏左右。我们怎么判断这些图的效果呢?初期只能通过经验来做,我们当时准备了三四套方案,上线是从凌晨开始切换的,所以我们从凌晨开始,就把当时精心挑选的三四套方案,做了一个很好的测试,就看它的跳出率跟退出率,到底是哪些环节会影响到我们的核心要点。
跳出率(浏览单页即退出的次数/访问次数),可以衡量用户落地页的质量,或者是对用户的吸引程度。如果跳出率高,用户来了之后马上走,很多是广告误点的情况,那说明渠道导流不精准,或是内容不够吸引人。
另外一个退出率(从该页面退出的页面访问数/进入该页面的访问数),不能用来分析网站所有的页面,只能用来分析特定流程中的某些 页面能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最后是快速迭代。在有限时间内,大批量流量同时进入,需要提前准备多套方案,密切关注数据变化,用最短时间完成流量测试(半夜),保证整体最优。前提是技术系统不能掉链子,以及提前准备各种突发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