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微信规则解读过于乐观,没有把活动归类为签类测试,由于没有利益关系也没把关注行为归类为诱导关注,想着最多微信是把域名给封掉,没想到会被封号。如果有想到被封号的风险,可能会准备多个公号、多个域名进行分流,也许某个公号能逃过一劫。
2、对政策性风险预判不足,因为封号的关系,很多官媒借机发稿提醒民众这类测试可能会窃取个人隐私,虽然给产品带来了一定的二次曝光,却也给产品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3、活动目标(第一是涨粉,第二是曝光,第三是引流)设计的不够合理,把涨粉作为第一目标的风险太大,如果账号被封的话会严重影响到活动效果,如果起初就把第一目标设为品牌曝光的话,图片上会植入更多的产品消息,一方面对产品的品牌曝光效果更好,另一方面在涨到一定粉丝数后会及时收手,可能就能避免粉丝被清空的悲剧。
4、从公号到产品的的衔接做得不够好,包括公号的功能介绍、公号里的产品介绍、产品里的用户引导等等。
5、服务器准备不足,虽然有提前做准备,可是数据爆发时加服务器的速度根本赶不上用户涌进来的速度,致使高峰时段几次宕机,影响到数据的进一步爆发。
6、为了能在微信和QQ上都能玩,活动页面并没有基于微信环境开发,致使页面的源码是完全公开的,导致活动开始后有大量的山寨者,如果能基于微信和QQ空间开发不同的页面,在微信上被山寨的难度应该会高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