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在这次APP发布后,评级和老衬判断得差不多,大家由于等待很久期望值太高,难免略有失望……
1. 移动注册
这个功能其实就是官宣订阅号要个人化,手机可以注册个人类型的订阅号。
看到这个老衬心想,反面来说就是企业类型订阅号不能通过手机注册,此消彼长,未来的订阅号真的就是“QQ空间”。
2. 实时互动
APP的最大招,占据的是登录后的入口页,相当于微信聊天的通信栏。
这个功能老衬一开始坚定认为是为个人用户设定的,因为对个人用户来说实时互动相当于朋友圈点赞,才能发挥最大价值。
后来仔细思考后才觉得对于所有订阅号,意义都非常重大。
3. 移动发表
对于这个功能,老衬认为异议不大,自媒体和企业订阅号,目前发表内容基本都离不开排版工具——反正连老衬这种没啥粉丝的小号都需要排版。
对于个人用户来说不一样,随时随地,方便简单就好,这个功能目前除了图片和文字外,就只是插入音乐,吸引个人用户的意图,也确实不要太明显。
4. 用户管理
能查看15天内前10名的阅读、分享、赞赏、精选、留言排行,有种偷窥的既视感。
换个角度:排行前10对于十万级粉丝以上的大号,基本没什么参考价值,最多就是每半个月发布一次前10名活跃粉丝或者最佳员工——因为前10名基本就是自己人。
而这个功能对个人用户的刚需和高频,老衬竟然有种细思极恐的感觉。
订阅号APP目的就是为了个人用户发布,而且第一版功能也不多,很多功能目前看来都乏善可陈,原本打算把前面内容配几张图,第一时间发布博个新闻阅读量算了。
转念再想,这次微信磨蹭了一年多才发布的App,似乎不应该这么简单。
当初的QQ空间,就是在QQ通讯功能基础上的生态再建,和现在的订阅号App何其相似。
1. 内容生产者
互动性:
从PC过渡到移动,从电脑对手机,变成了手机对手机,这是一个维度升级。
对于文章留言互动来说,打破了时间限制,生产者可以随时随地筛选、回复留言,从此带来体验上质的变化。
App降低了发布和查询门槛,对于生产者来说:
首先可以增加生产者的运营能力,比如根据订阅号实时情况做快速反应;
其次可以增加生产者的协同能力,比如异地办公,原本必须在公司的工作,如今在家也可以协(jia)同(ban)了。
2. 微信官方
活跃度:
订阅号的用户活跃度日渐衰竭是个不争事实,APP的推出最直接的就是马上增加内容生产者的活跃度和使用时长;而生产者的活跃也必然会带动阅读者的活跃。
多元化:
电脑端生产者大多是职业作者,app降低发布门槛后,为业余作者和大量的手机端作者带来了机会。
APP核心是实时互动和发布便捷,老衬反复体验后,得出一些结论;大胆臆测订阅号未来,可能会发生的几种趋势变化,作为大家运营参考。
1. 新用户:app可能会涌入一批新作者,即便不是个人用户,也可能吸引一批原本就完全脱离PC的移动端作者,或者唤回流失作者。
2. 朋友圈:自订阅号崛起之后,朋友圈和微信群是主要的推广渠道,朋友圈的环境自此也江河日下,订阅号可能在一定程度会抑制转发朋友圈的这种推广方式,从而缓解朋友圈的内容同质化。
3. 运营模式:通过实时互动特性可能衍生新的运营模式,比如以实时筛选参与为主的活动;以回复留言解惑为主的客户服务等。
4. 内容生态:在微信的读书app中,之前就已经加入了订阅号的内容,结合读书app、订阅号app、看一看、朋友圈、微信群等当下流量出口,订阅号未来会发展更多的内容流量出口。
5. 年轻用户:微信目前在年轻用户端还处于盲区,通讯产品的关系链过度透明,而纯app的订阅号是否会吸引年轻用户,尤其在近期下架、整改的内容产品中,比如内涵段子,针对的就是95后,这批用户也正在寻找新的落脚点。
6. 小程序:微信的这两个去中心化应用,小程序和订阅号在流量层面属于互补关系,小程序不断升级能力中,公众号方面占比也越来越大,如今订阅号app发布后,和小程序的结合也势必更加深入。
7. 短视频:目前app中的编辑和发布还不能使用视频,这一点未来毋庸置疑,而未来订阅号app会不会直接植入短视频工具,不排除有这个可能性。
在APP之前,订阅号的辅助工具是公众平台助手小程序,APP涵盖了所有小程序的功能。
老衬认为:发布订阅号单独APP这件事情本身,就确定微信对订阅号的重视,一定程度上反应2018年的改革方向。
近期来说,订阅号运营者,需要尽快设计适合自己行业的实时互动新方法,尽早享受方法红利;然后接下来跟紧App的更新节奏,让机会眷顾有准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