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规模壮大,淘宝已远超电商概念,对创业就业拉动、产业集群塑造、区域经济结构升级的力量,远超此前的预期。
在移联网时代,淘宝衍生出来的生态力量开始发行推动,在技术和商业数据化转型中,推动场景的再造,带来对传统零售互联网化革命。
淘宝成长的十五年,也是中国消费者经历消费方式与生活方式剧烈变化的十五年。
淘宝最初诞生的时代,中国的城市商业化刚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零售环境从一线城市到二三四线城市极度不平衡,二线以下的城市的百货商场,里面售卖的品牌大概有 50% 以上是你并不知道的所谓全国品牌。
一线城市和三线城市的消费者,要用同样的性价比买到同样的商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新一波人口红利下,淘宝的用户规模迅速壮大,地位稳固的淘宝没有停止进化,平台上也开始不断涌现出各式各样新形态的商家、达人、主播等等新的生态物种。
商家、服务商、供应链开始在这个平台里共赢共生,经济体最核心的含义,就在于此。
淘宝上线十五年,一直承接着超级入口和市场培育、用户教育的机能,也带动阿里巴巴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商业基础设施,这也阿里巴巴之所以能被称作“经济体”的最关键原因。
从PC端到移动端,再到社交电商兴起的时代,淘宝遇到的挑战已经不再是十五年前的那一批,甚至每一个季度、每一天都有新的挑战出现。
在人、货、场不断重构中的新零售时代,能够拥抱变化、适应变化、自主进化的有机经济体,才是那个会陪着用户同行百年的参天大树。
而此时,阿里已经拿到了那张航海地图——国民级场景。
美国社会学家邓肯在《小小世界》一书中曾经谈到场景的价值。他描述道:
小小世界,不断连接不同群体中的不同个体的方式就是场景。
这种连接所创造的独特价值,会形成体验、促成消费甚至创造个体生存意义。
互联网带来商业模式的创新,一定意义上是对场景的重构,场景是流量的载体,也是价值的产生地。
淘宝生态延展下,线上有“衣食住行娱”的各个场景入口,随着新零售战略的不断推进,线下场景也在不断的聚合中。
例如:通过天猫,用户可以买到越来越多国内外大牌商品;通过口碑、饿了么则可以让消费者轻易地找到吃喝玩乐优质服务;作为新晋网红,盒马会把新鲜果蔬与生猛海鲜送上门;通过高德地图,用户可以在全国各地畅通无阻……
而在线下,通过智慧小店,农村乡镇的消费者可以享受到更多质优产品;通过居然之家可以包办各种家居家装的生活需求……
目前,我们看到阿里新零售生态:
依赖于淘宝这张中枢神经网络,阿里系的产品顺畅在不同的场景中融合。
场景本质上是对时间的占有,拥有场景就拥有消费者时间,就会轻松占领消费者心智。
互联网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纯线上;第二个阶段是线上往线下导流;第三个阶段更多的是服务口碑,线上和线下结合在一起。
众所周知,在实物电商领域,线上线下结合用得最多的就是新零售概念。即通过物流、数字技术等手段来实现生产环节的高效流通,甚至达到零库存的理想状态。尽管服务电商和实物电商的线上线下结合方式不尽相同,但都是围绕共同的内核——用户来服务。
互联网发展到第三阶段,线下体验则成为了实物电商和服务电商共同“边缘”地带。
在实物电商推动线上线下进行互联网化变革之时,在服务电商领域的线上线下融合趋势也相当明显,也正是在这样的时刻,阿里系生态协同的力量不断显现,“88VIP”呼之欲出。
“我会给他一个无法拒绝的理由”在《教父》中,当老教父维托·柯里昂自信满满的说到,鉴于他手里握有的终极筹码,我们就知道这个事情100%要成功。
“88VIP”就是一张服务用户价值的场景地图,有了地图,探索需求,发现新大陆也就有了一颗定心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