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社群运营的大多数都应该听过这些指标,比如说“建群数量达X个”,“群人数达XXX人以上”,“群内下单转化X%”等等;我最初也建过好多群,什么“互联运营招聘群”、“读书群”、“精酿啤酒酒友群”、“线下分享活动群”、“特价机票群”等等。
没过多久,我就发现能给到社群群友的价值远远不够,加上维护社群时间有限,对应的资源匹配有限;忍痛把所有群解散,只保留了一个群。
既然决定选择质,那么这个标准怎么定?怎么去判断群友是有质量的呢?
A外挂机器人的主要是通过红包来判断,不定期的测试领红包的速度,最早有很多红包挂,自动抢红包,不定期我会做test,把每次都是第一领到红包的人清理掉,以保证群内都是真实的群友抢红包。
B针对批量加人的套路一般都是,先入群,不说话,但是会发现他们的昵称有些规律可循,比如说“A XXX-运营总监/负责人”“XX-总经理/CEO”,再或者是个美女的头像昵称没有太多的规律。这么说创始人或CEO,不会将自己的职位标记出来,大多是实名或业内公知的昵称。
以A开头为昵称的有几类:保险从业者,微商从业者,营销从业者,社群裂变小号等。拿运营群来说,这些不是我的目标用户,因此我会清理掉;还有群内好友也会反馈,哪个人加他们受到骚扰,当然这个时候再清理就已经给群友造成了一定的打扰,体验就差了很多。
总之,保证群内人员的质量,入群的时候就要做好监管。后期维护的过程,不求快速裂变,只求精准。如此循环会越来越正向,当然话痨也要有,保持活跃度,这样初期积累较慢,但坚持产出,不断创造价值,通过小群经营吸引B端合作,打造有价值的IP才是更长远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