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其他产品增长玩法及案例,可以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容库,是可取的。但要辩证看待——分享者通过外部数据及流程截图,只是简化和笼统的进行案例概括。
任何一款优秀的产品,都不是一步增长到头部领域的,其中每年的365天都有失败与成功的历史车轮反复碾压。你看到一款成功的案例,为什么套不上自家产品,就是其中的很多未知因素不可复制、汲取。
我们往往也会被他人的魔鬼增长数字所震撼,刺激多巴胺,以为别人就是通熟增长之道,自己知其一不知其二,所以玩不转增长。
但打开文章一看,本身产品体量大,APP导公众号、公众号导小程序、各类推广资源、预算来回启动所带动的增长,其实你也行,只是公司预算、流量小了点。
应当学会推导思考:通过自有渠道导流,新增用户与自家用户重叠度多少、留存及付费ROI在数据表现上是否合理,但大多数文章未提。
理解增长黑客的概念及方法论是基础的、必要的,但多说文章往往还是从书籍中的模型照搬套出,按照AARRR模型增长进行讲解,这是正确的;但我们可将其理解为产品内部增长,增长可分为内外部增长——我们不应该被某一种形式固化思维及理解,只要能带动增长的方法都是值得保留及模式化的。
例如:母婴类产品。通过矩阵式公众号服务宝妈用户:-1-1岁、1-3岁、3-6岁等,公众号内容精细分类进行运营,但目的都是为主产品服务。
例如:我家工具性产品。核心功能只满足玩家某一大类需求,通过用户反馈及调研,产品矩阵就可延伸出截屏、录屏、下载加速、开黑交友、折扣信息等小细分市场,覆盖支流用户。目的也是为主产品导量,且小产品开发成本不大。
回到正题,当我们理性看待增长的时候,就不会被放大的概念及数字所神化、迷惑;增长存乎于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其实有很多方式方法可以探讨研究。
只要认真将增长思维代入学习实践;大多数人被外部的声音影响,有那么分享那么案例,看都看不过来,怎么有时间思考产品本质。
下面我分享一则自身产品增长实例(数据仅为案例展示需要),希望为你带来启发。
一、制定北极星目标,拆解增长模型
当时,我所在产品某一阶段DAU一直处于5000左右,周末双日受假日影响会有涨幅3000;但随着新增注册量的日益增加,日活量并没有显著提升,稳定处于总用户数体量的的3 – 5%左右,月活跃量占比20 – 30%,该数据处于工具类行业一般水平。
因此,我将提升产品日活量3000作为阶段性目标的第一步,那如何提升日活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