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我们经常会用到的受众特征:如性别、年龄、城市、收入水平等,还包括基于你的业务场景,一些独特的、容易被忽略的特征。
举个例子:【购买角色特征】——大家肯定听过,但是在做落地页时,我们有没有考虑过,受众很可能是购买流程里不同的角色。
举个实际例子,我们接触过的一个在线少儿英语品牌,平均客单价在1000-1500块,在信息流里做广告。那么,请问,点击他们这个广告的人,都是哪些人呢?
有同学可能会说,那肯定是对少儿英语感兴趣的人,孩子家长呗,我们再想一想,只有孩子家长吗?
我准备这次课期间,专门去问了几个做少儿教育品牌的广告策划,他们的回答出奇一致,都认为他们的落地页,就是给父母看的。
他们察觉到,现在5-8岁的小孩子,刷手机的时长并不比父母少,小孩儿看到有趣的广告会不会点呢?然后你再想想,他们拿着谁的手机在看?当他们看到好奇的东西时,第一反应是什么?
家里有小孩儿的朋友,应该能感同身受,孩子肯定会屁颠儿屁颠儿跑过来和父母一通说,问这是个什么东西?自己能不能也要一个?
如上图,这个品牌就充分利用了小孩子在玩儿手机时,与家长互动的这个细节,他们把针对小朋友的课程落地页,做得充满童趣,且主角一定是一个特别可爱的小朋友。
重点来了,他们给头图的小朋友额外加戏,打出一行文案:“ 妈妈给我买了超级大礼包!“
改完以后的页面,一个月内的转化效果,提升了 3%。其实,这个营销落地页,只是发现了他们实际有两类受众:有购买决策权的人(孩子家长)、没有购买权但深度影响决策的人(孩子自己)。
所以,我们在想落地页抓手时,一定要先捋清楚:你的受众是谁?能分为几类?如何巧妙兼顾每一类的特点?或者就是想办法,给不同的受众匹配不同的版本。
在这里插播一个广告,灵蹊智能落地页有一个很不错的功能,在页面URL不变的情况下,可以针对不同受众、展示不同版本,想闷声尝鲜的朋友,可以公众号里直接留言。
当然,你对客户的理解和洞察,永远是优化的第一生产力。总之,抓手ABC模型里的A,就是一定关注你的落地页是谁在看、他们看到什么会有积极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