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这部分之前,请大家先思考一个问题:如果从产品体验角度打分,您会为摩拜单车打多少分?又会为奇虎360打多少分?
不出意外,绝大多数用户会给摩拜打个高分,而360的得分则会低得多。可以说,第一代共享单车之王摩拜是个优秀甚至堪称卓越的产品,而360充其量算个马马虎虎的产品,很多人甚至把卸不干净还乱装东西的它归类为流氓软件。
然而我们都知道两者的命运。摩拜在烧了巨量的资金之后,最终难以为继,被美团收购后结束了历史使命。可以说,深受大家喜爱的高频刚需产品在资本全力助力下最终还是失败了。
而反观360杀毒,在2008年推出后迅速席卷海量用户,甚至2010年它问世仅一年多后,就悍然发动与当时的国民级软件-QQ的战争,并无资本助力的它竟然在“3Q大战”中丝毫不落下风,逼得腾讯先后发起“二选一”和诉讼大战,直到最后工信部出手叫停。
在今天,有任何产品,哪怕iPhone,如果跟微信二选一,大约都只有一个结果。由此可见360之生猛。
那么为什么一个刚需、资本、人望和政府支持兼具的顶尖产品逃不过失败,而360却能笑傲江湖呢?答案就是:商业模式。
在我总结的产品思维模型里(参见《从产业,到模式,再到产品》),产品能力的基础层是方法论层,也就是从功能、体验、架构、流程等方面怎么做好一个产品。但商业层则在更高维度,可以对产品的功能和体验形成降维打击。
以摩拜为例,它在功能和体验上几乎无懈可击,但在商业模式层面它却缺乏盈利模式。高昂的单车造价、运营成本、运维费用、市场费用,与潮汐性需求、低频、低单价的收入状况,完全失去平衡。巨大的差距,甚至远远不是降低单车造价和优化运营可以追得回来的(大家不妨查询相关数据),这最终导致了摩拜的折戟沉沙。
顺便留个思考题,在第一代共享单车几乎全军覆没后,为什么如今第二代共享单车再次崛起?这一代单车的商业逻辑,和彩虹大战时的第一代单车有什么不同?可在评论区给出您的答案。
而360,则通过免费杀毒软件和一系列免费工具,席卷了当时饱受病毒和PC各种问题困扰的广大用户。在“免费”的魔力下,众多用户心甘情愿地安装了360,忍受着它的各种变现骚操作,甚至在QQ二选一中站了360的队。这就是商业模式的巨大魔力。
周鸿祎是打造商业模式的大师,以360为代表的商业模式流的产品,在近十年来的中国商业舞台大放异彩。下面是我总结的近年来大放异彩的盈利模式(商业模式的要素之一)类型,可以说是“乱花渐欲迷人眼”。
对比中美互联网玩法的主要差异,其中最大的不同,就是美国互联网巨头通常在自身领域精耕细作,不无度跨界,以付费玩法为主,通过技术能力和大数据水平建立强大的行业壁垒。
而中国互联网巨头则惯于全面铺开,无孔不入,以免费和烧钱开路,以流量和资本建立壁垒乃至垄断,其背后就是商业模式驱动下的生态体系协同作战思维。当然,不是说哪个更好,两者各有千秋,走着不同的道路,形成了泾渭分明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