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2020年以前,微信平台也有自己的问题。这个问题并不是“流量下滑”——投资人一天到晚担心的“微信时长被抖音、快手抢走了”,其实从来就不是问题;这个问题也不是“年轻用户离开微信”——就算离开微信也是回归QQ,肉烂在了锅里;这个问题更不是“微信变得过于沉重”——微信的功能相对于大部分头部APP,仍然是很轻的。那么,问题是什么?
问题是:微信给网红、品牌和商家提供的“公开平台”选择太少,覆盖面太窄。这就是张小龙在不久前的微信公开课提到的事情!张小龙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问题,可见他的水平远远超过了市面上全部的投资人、自媒体和业内人士,尤其是那些蹭热点、喊他“龙叔”的友商产品经理。
如果你要在微信平台建立一个公开的、人人可见的(也就是不需要双方加微信的)内容发布场所,此前你的唯一选择是公众号。公众号的功能很强大、运转时间很长、内容很丰富,但是它是为长文阅读设计的,用户心目中也把它跟“长图文”绑定了。就算公众号已经具备了视频、音频发布功能,用户还是天然地不会将其视为获得“非图文信息”的第一选择。与此同时,考虑到公众号已经沉淀的大量优质图文作者,盲目扩张品类也是极不明智的。
小程序也算一种选择,有自己的二级入口,能够灵活插入任何微信场景。然而小程序不是为内容发布准备的(游戏内容除外),而且需要一定的开发、维护水平。在微信生态之内,小程序其实是为电商及O2O交易准备的,至少现在如此。
因此,在视频号诞生之前,一个以视频、直播为主打的网红,想在微信平台经营流量,其实找不到特别好的解决方案:
视频号的诞生,为上述问题提供了完美的解决方案:它是公域的(不需要强社交关系);它的互动性极强(有评论、私信和直播功能);它能嵌入一切微信场景(个人号、公众号、朋友圈、小程序);它能直接提供变现手段(小商店、直播打赏等)。所以你会发现,那些超级网红最早感觉到了机会,李佳琦、薇娅都早早跑到视频号搞事,比当初跑去抖音还积极。
这就是我对视频号的前景表示乐观的根本原因——你不用去考虑“视频号目前内容质量欠佳”“视频号高度依赖熟人点赞”“视频号产品设计缺乏亮点”等问题。我们考虑一个错综复杂的问题,需要抓关键点,而不是纠缠于细枝末节的东西。视频号的关键点就是:它为视频KOL,以及想转型视频的KOL,以及想通过视频经营客户的品牌,提供了一个“微信平台立足点”。这个立足点是公域的,但是可以轻松转化到私域。
昨天跟一位视频号大V(粉丝比我多几个数量级)聊天,我感叹道:如果不是视频号,我根本不会产生做视频的冲动,甚至不会养成看视频的习惯。对方笑道:你以为就你这样啊?很多人都是这样,有几千万人都是这样!抖音、快手、B站为互联网的“泛视频化”打开了突破口,最终将这个突破完成的却是视频号。
虽然我做视频的水平还是有限,但已经大有提升,对吧?
微信是一切流量的尽头,但是在2020年以前,这个“尽头”没有很好地覆盖视频流量。也就是说,在名为“短视频”的新大陆上,还有很多河流没有注入微信的海洋,还在内陆地区绕圈圈。这些流量与其说是被第三方截留了,还不如说是因为微信尚未做好准备接纳它们。随着视频号的诞生,这个问题已经解决了。
如果苏军已经在库尔斯克吹响了反攻的号角,如果T-34坦克和新兵正在如潮水一般源源不断地从后方涌来,如果盟军已经在北非和意大利登陆获胜,如果苏军从高级将领到基层士兵都已经百炼成钢、士气高昂——那么,你唯一需要考虑的问题,是红旗什么时候会被插到柏林国会大厦的顶端去,以及德国人究竟会利用自己手头有限的资源顽抗多久。
在这个时候还在喋喋不休“苏联坦克工艺不行”“苏联前线步兵师缺员”“苏联与西方盟友之间有矛盾”“德军的战术素养仍然高于苏军”,从而得出“不是红旗要插到柏林,而是万字旗要插到莫斯科”这种荒谬结论的人,恕我直言——注定要彻底失望了。